•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things make me mad
  • 請輸入密碼:


其實
也不是什麼大事

我只是想說我考完了!!!


只剩下語言分析報告 哈哈哈

或許我也太早po了吧~等等還要交作文 考工倫

不過他也夠廢的了

soleantido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贖罪:聲音啟示錄 080103

藍祖蔚

鏗鏗鏘鏘的鍵盤聲,敲響的是真心告白,還是想像世界的天馬行空呢?

聲音可以製造錯覺,聲音也可以解開生命的謎團,曾經在2005年拍過文學小說改編電影《
傲慢與偏見(Pride & Prejudice )》的英國導演喬.賴特(Joe Wright),這回則在2007
年作品《贖罪(Atonement)》玩了一個小小的聲音魔法。

《贖罪》改編自英國作家伊恩.麥克伊旺(Ian McEwan)的小說,描寫由綺拉.奈特莉(
Keira Knightley)飾演的富家女孩西(Cecilia Tallis)愛上了由詹姆斯.麥艾維(
James McAvoy)飾演的女僕管家的兒子羅比,他們或許有貴賤階級的身份之分,但是愛慕
相悅之情卻不受拘束,唯一的障礙來自年僅十三歲的小妹白昂妮(Briony Tallis,由莎
柔絲.羅南/Saoirse Ronan飾演),因為白昂妮也同樣暗戀著羅比。

電影從打字機的鍵盤聲展開,小小年紀的白昂妮正忙著寫作,打算在家族聚會上演出她的
第一齣舞台劇,鍵盤聲落,劇本告成,她急著尋找知音,但是沒有人認真對待,被選作演
員的表姐及表兄弟不是虛應故事,就是愛理不理,姐姐西也只是口頭推崇說那一定是傑作
,也沒認真翻閱,對白昂妮而言,那真是個充滿挫敗的燥熱夏日。

白昂妮從小就有寫作才華,想像力也過人,平常的人際互動看在她的眼裡卻有著完全不一
樣的連結與理解。就在排戲不成,百般無聊之際,卻抬頭看見姐姐正從水池裡濕搭搭地站
起身來,濕淋淋的衣裳貼緊全身,讓她曲線畢露,偏偏姐姐身前正站著女僕之子羅比。白
昂妮心頭一驚,立刻判定她撞見了姐姐的戀情。

她猜對了一半,西和羅比都互有好感,但彼此都不知如何表白,一切如鯁在喉。但是這時
,一直迴盪在空間中的打字機聲突然消失了,鏡頭順著拿著花走回房間的西身上轉向她輕
步走向水池的場景,原來,剛才的那一切都是白昂妮的想像與解讀,導演回到事件本身,
讓大家看清楚西為什麼要跳到水池裡,起因是名貴花瓶破了,心急的西於是跳進水池撈起
把手碎片,等到她從水裡起身時,才發覺自己宛如一絲不掛的出水芙蓉。

對西而言,有點糗,有點不知所措;對羅比而言,則是驚豔,也是錯愕。原本只能埋在心
頭的情愫,意外在那一剎那之間攤了牌現了形。

但是,一切都還只是暗潮,真實是什麼都沒有發生的,白昂妮只看到了後半段,因而有了
想像,同時也有挫敗和不甘,好像姐姐未經預告就搶走了她鍾愛的棒棒糖一般。

有打字機聲音的世界,意謂著作家的編織與創作,導演喬.賴特接下來就持續著這樣的模
式進入兩個不同的世界,一個是告白,一個則是贖罪。

告白的工作交給羅比,有了水池驚豔,羅比肯定了自己的心情,於是也敲打起鍵盤,要寫
信給西致歉,但是他心中念茲在茲的是池畔的美麗倩影,因而有了大膽露骨,春情盪漾的
求愛詩,不過,那一切只像是想像意淫,見不得人的,他只能揉掉,改寫冠冕堂皇的道歉
信,卻在陰錯陽差下送出了真心話,成為他後來被誣控的罪名。

同樣的鍵盤聲,完成天南地北完全不一樣的心情書寫,剛巧就呼應了《贖罪》的雙重論述
主題:一個是作家眼睛所見的世界,一個則是經過巧筆妙心編織出來的另類世界。真實是
什麼?心裡想的才是真的?表面光鮮的才是真的?還是付諸行動的才是真的?

贖罪的工作則交給白昂妮來完成,後來,她捏照事實陷害了羅比,導致姐妹反目,殘酷的
人生以及隨之而來的二次世界大戰讓她再也沒有機會彌補罪愆,她只能靠鍵盤來贖罪,別
人是「缺憾還諸天地」,她則是「缺憾還諸字裡行間」,一字一句坦承罪行,用她的筆墨
文采彌補所有的虧欠。

《贖罪》的功力與趣味在於你很難確定真實與虛構的世界,真實世界惆悵連篇,讓人不忍
;虛構世界卻美滿得令人不敢置信,打字鍵盤的聲音因而成為解謎的關鍵,做家音響好一
點的戲院去看《贖罪》,不但可以享受Dario Marianelli創作的精彩樂音,也可以聽音辨
位走上微妙鋼索,享受擺盪在夢幻與現實之間的樂趣。

soleantido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群星的最後一顆消逝了
◎王丹

如果不是因為我在哈佛念碩士的時候選修過英國文學的課程,如果不是那門課我的結課論
文寫的是布魯姆斯伯利團體(Bloomsbury Group),我可能跟很多人一樣,不會注意到《
紐約時報》上的一則訃告:九十一歲的英語詩人饒施(Paul Roche)因癌症不治,在他美
國的家中去世。訃告給他的頭銜是——「布魯姆斯伯利團體的詩人」。而且,他也許是那
個團體中仍舊在世的最後一個人。隨著他的去世,那片璀璨的群星就完全隱入時間的銀河
了。

就像布魯姆斯伯利團體裡面很多成員一樣,饒施也有著很傳奇而浪漫的情感歷程:1953年
他的情人為他生下長子之後離他而去,次年他認識一個在歐洲旅行的美國姑娘,之後一連
有了四個孩子,但是在1983年離婚。聽起來很簡單的家庭生活的背後,是他與另外一位布
魯姆斯伯利團體的重要成員,畫家杜坎.格蘭特(Duncan Grant)長達三十年的同性愛人
關係。他們並未生活在一起,但是格蘭特臨終前去世在饒施家中。他們的愛情深摯持久,
但是幾乎完全限於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層次,事實上,饒施走上詩歌創作的道路,就是格
蘭特一再鼓勵與督促的結果。而格蘭特與另一位畫家Vanessa Bell也有過一個孩子,但是
Vanessa最終無法克制對於格蘭特與饒施之間的深厚感情的嫉妒,離開了格蘭特嫁給了藝
術評論家Clive Bell,這兩位Bell也是布魯姆斯伯利團體的主要成員。值得一提的是,
Vanessa Bell的姊姊是布魯姆斯伯利團體最有名的成員——維吉尼亞.伍爾芙(Virginia
Wolf)。

聽起來有點複雜,但是這正是布魯姆斯伯利團體的特色:具有頂尖文學藝術才華的一個小
團體,內部有錯綜複雜的情感糾纏,同性異性之間交叉在一起,為他們的創作增添了很多
豐富的內涵。這個團夥實際上因此而成了一個大家庭,但他們不是後來美國五○年代那種
群交式的性解放鼓吹者,他們之間的糾葛大多是感情上的交流,這種家庭一般的悲歡離合
使得這個團體煥發出奇特的魅力,他們的創作形塑了20世紀初期英國文學藝術的面貌,至
今仍舊是英國文學藝術版圖中最為亮眼的一塊。我們看看他們的主要成員就知道這個團體
在英國文學上的重要性了:除了剛才提到的那五位之外,還有藝術批評家Roger Fry,經
濟學家凱恩斯,著名編輯Desmond MacCarthy,作家David Garnett(格蘭特的另一位同性
情人),傳記文學作家Lytton Strachey(格蘭特的堂兄),等等。這些人在伍爾芙姊妹
坐落在布魯姆斯伯利大街的家中定期聚會,共同討論各種不同的文化藝術話題,對各自的
創作提出批評,布魯姆斯伯利團體的名稱就由此而來。

在世界文學藝術的歷史上,再也找不到這樣的一個團體了:他們其中幾乎每個人都跟團體
中的其他成員有家人或者愛人的關係,他們的群體屬性建立在彼此的感情基礎之上,他們
的成就就是他們的感情結晶。世界上也再也找不到什麼文學藝術團體能夠像布魯姆斯伯利
團體這樣影響深遠的了,以至於到今天,當他的最後一名成員去世的時候,他的頭銜都仍
舊不只是詩人,而是「布魯姆斯伯利團體的詩人」。

soleantido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度名家選書》有人問我2007年的人文書
【聯合報╱傅月庵(文化工作者)】

人文類

‧《認得幾個字》/張大春著/印刻出版
‧《越讀者》/郝明義著/網路與書出版
‧《江湖在哪裡?》/吳音寧著/印刻出版
‧《甲骨文》/彼得‧海勒斯著/盧秋瑩譯/久周出版
‧《居酒屋閒話》/李長聲著/遠流出版

大約從2000年起,台灣讀者所擔心的事,便不是沒書讀,而是怎麼也讀不完書。尤其非小
說類,每年總有新的類型書寫出現,讓人眼亮心動,舊雨新知層積累進,豐饒多元於是形
成。出版觀察可以客觀,書籍閱讀則非常主觀。2007年台灣人文類書籍迭出不窮,一人雙
眼所見,殆如偃鼠飲河,不過滿腹。且書籍之入目,又多半與個人閱讀脾性、與書相遇之
因緣有關,很難說具有代表性。追根究柢以下所述諸書,不過是「2007年一名北台灣中年
男子在所能接觸的範圍內自認為很值得一讀的人文類書籍」而已。

2007年是個焦慮年。焦慮來自漫天蓋地的政治喧囂,以及幾乎所有人都搖頭的教育改革。
下一代的教養,一下子成了四年級同學會的共同焦慮:簡媜寫《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
印刻)、李豔秋寫《走一條快樂學習的路》(天下遠見)、夏瑞紅寫《醬子就可愛》(
時報文化),還有,別忘了龍應台的《親愛的安德烈》(天下雜誌)。但最有趣的一本,
私意偏好,還是寫完《聆聽父親》,接著用父親身分發言讓人聆聽的張大春《認得幾個
字》。此時此地,多半父母總把希望(責任?)歸諸於學校,還願以「家教」為己任者實
在不多。大頭春豪興不減,別人不會教,那我自己來,不逃避不推託。「知否興風狂嘯者
,回眸時看小於兔」,只此一點柔情,遂讓此書更有可觀!

經過多年努力,「與書相關的書」(book about books)這一類型閱讀已在台灣生根,年
年有佳構。今年的《布朗修哪裡去了?》(漫遊者)、《最糟也是最棒的書店》(布克文
化)、《如果你愛上一家書店》(網路與書)都是讓人印象深刻的。但假如說,作者書
寫有策略,閱讀似乎也不可一成不變,入乎其中也得出乎其外,好讀得更有趣一些。那麼
,郝明義高揭「沒有越界,不成閱讀」的《越讀者》,應該是面對資訊爆炸,不知如何「
超鏈結」的嗜書癮君子們的葵花寶典,人人都可一讀的二十一世紀本土版《如何閱讀一本
書》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農業。台灣農業「媳婦仔命」,不分藍綠,眾人
欺眾人騎沒人疼。積五十年忍氣吞聲之農怨,最後終於逼出了一名所謂的「白米炸彈客」
楊儒門,以及吳音寧這本讓人邊翻邊羞愧,深深覺得對不起這塊土地每一位農民的《江湖
在哪裡?》。此書與前些年的《女農討山誌》(張老師文化)、今年的《青松e種田筆記
》(心靈工坊)可併讀,讓我們對於這塊土地的農業有了一絲期盼。「吟到恩仇心事湧,
江湖俠骨恐無多」,事情最後也許不是這麼絕望吧。

中國崛起後,人人都想搞清楚這條巨龍的真面目。關於中國的書每年總有幾本,所可嘆的
,多半偏於「利」,今年撞衫對殺的《龍與象》跟《中國龍與印度象》就是一例。反之,
類如二十多年前包德甫《苦海餘生》那樣具有人文關懷的好書卻被掩蓋在一片錢流之中。
《甲骨文》就是這樣一本書,作者彼得‧海勒斯1996年踏上中國土地起,教英文、當記者
,為了撰稿,經常自帶帳棚,上山下鄉採訪。2006年他以「隱喻拼圖」方式書寫當代中國
變化的《甲骨文》一出,各方好評不斷。原因無他,論到底,在他筆下,中國的土地會呼
吸,中國人有血有肉會思考,而不僅是一筆又一筆的數據、一個又一個的案例而已。

日本離台灣很近,文化交流卻很矛盾。以出版而言,若非一面倒連聲叫好的「哈日書」,
就是相對菁英取向的「文學書」。新世紀以來,風向漸轉,茂呂美耶、新井一二三兩位以
中文寫作的日本作家功不可沒,日本庶民文化之趣,逐漸為讀者所知所愛。今年兩位女生
的《傳說日本》(遠流)、《我這一代東京人》(大田),乃至北正史、澤田重隆《東京
下町職人生活》同樣可讀。但論風頭之健,尤屬李長聲。從木馬所出的「時代小說」系列
起,他所寫的導讀便為讀者所喜。《居酒屋閒話》更看出其「知日」功力所在,談論異國
文化而不失主體性,不卑不亢,轉而自嘲,這在今日的中國人,尤其是面對日本的中國人
,可說絕無僅有,無怪乎其受歡迎,從北京、上海、廣州到台灣,沿途掌聲不絕。

【2007/12/30 聯合報】

soleantido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度名家選書》讓創作的幽冥之火 熒熒發光
【聯合報╱駱以軍(作家)】

文學類

‧《德語課》/齊格飛‧藍茨著/許昌菊譯/遠流出版
‧《馬戲團之夜》/安潔拉‧卡特著/楊雅婷譯/行人出版
‧《焚燒》/黃錦樹著/麥田出版
‧《亂迷》/舞鶴著/麥田出版
‧《邱妙津日記》/邱妙津著/印刻出版

也許恰好闖進一個時鐘鐘面的暫停時光──那使我們多少想探問內部銜扣的機括齒輪出了
什麼問題──2007年本地的文學書略顯得空荒。老、中、青的主力小說家似乎集體沒在本
年度交出重量級作品。讓人目不暇給的頂尖翻譯小說持續引介,在此間造成「幸福的讀者
/不幸的創作者」,類似「NBA/SBL」、「美國大聯盟/台灣職棒」之產業結構傾斜(或
者該說毀滅),早已是我輩同業私下聚會一個無奈酸苦的老話題。幾乎從敘事縱深、歷史
細節調度、強大的虛構熱情、豐厚之人文哲學教養、讓人目瞪口呆之故事弧彎,無一不讓
細節調度、強大的虛構熱情、豐厚之人文哲學教養、讓人目瞪口呆之故事弧彎,無一不讓
本土手工業兩千本印量支持的認真寫手們擲筆長嘆:「我是在和全盛時期的喬登、大鳥柏
德、魔術強生、歐尼爾加布萊恩打球嗎?」

以本年度為例,即使未必較往年耀眼,卻按一定周期被譯介的,此間已具一定讀者群的迷
人小說家,我個人腦海便浮現莎娣‧史密斯的《簽名買賣人》(大塊文化)、石黑一雄《
別讓我走》(商周)、艾莉絲‧孟若《出走》(時報文化)、安妮‧普露《惡土》(時報
文化)、瑪格麗特‧愛特伍《雙面葛蕾斯》(天培)、赫拉巴爾《沒能準時離站的列車》
(大塊文化)……這些華麗、深邃的進口「極域之夢」、奢侈的故事金黃蟹膏,若竟沒將
之選進年度好書,小說之神必在深夜夢中用鐵鍊痛毆我。

但我只能挑選齊格飛‧藍茨的《德語課》和安潔拉‧卡特的《馬戲團之夜》。《德語課》
以優美渾厚的曠野劇場,深刻反省了偽裝成專家話語對個人隱密場所的侵入,包含了奧森
維茲核心之理性著魔,一種錯把系統層級而下的分工執行效率當作道德的現代性噩夢,
那造成了一個「敬業」的警察,監控、毀滅一個老畫家畫作的頑強無感性,令人不寒而慄
之二十世紀黑暗之心。

《馬戲團之夜》則展示了卡特這位女作家近乎非人類的想像力之音域,在不可能的奇想高
空弦索上仍能自由妖異地拔高再拔高,那種魔幻魅力讓這地球上絕大部分小說家的「虛構
」像實驗皿裡的胚胎標本一樣弱小。

本土創作部分,黃錦樹的散文集《焚燒》是一本可上溯魯迅《朝花夕拾》、橫向和奈波爾
對話,人文地貌遼闊,將離散者、漫遊者、中/西知識分子、孤兒或茫然父親多重身分在
中年之境朝向一神祕邊境探問的心靈史。舞鶴之《亂迷》及董啟章《時間繁史》(麥田出
版)皆可視為對讀者橫征暴斂之極限實踐。然限於名額,我選了鍊字成魔、現代主義夢魘
更高度濃縮、創作心智損耗更高的《亂迷》。

《邱妙津日記》於十二年後的今天出土,或可以「事件」規模視之。今天我們重讀一個被
時間封禁的年輕騷亂靈魂,如何在一孤寂之境左突右撞、自我規訓、與全面降臨之黑暗抗
搏的青年藝術家畫像,仍是感慨震動。

遺珠而無法列進的,包括巴代的《笛鸛》(麥田出版)、柯裕棻《甜美的剎那》(大塊文
化)、房慧真《單向街》(遠流)、吳明益《家離水邊這麼近》(二魚文化),大陸小說
家馮唐《三日,十四夜》(大塊文化)、格非《人面桃花》(人人),另有鄭振鐸《失書
記》(網路與書)、楊絳《走到人生邊上》(時報文化)、王德威《後遺民寫作》(麥田
出版)、張大春《認得幾個字》(印刻)。

這些作者,沒有將文學當作產業,仍讓創作的幽冥之火在書本的隱祕歧境熒熒發光。他們
毫不媚俗地將個人獨特的文明場景化為邦迪亞上校的手工小金魚。套句老話,年度這樣的
回首與設定聚焦之框,我以為是致敬,而非「給獎」。

【2007/12/30 聯合報】

soleantido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學觀察.展望2008-上】小說篇

小說「大道」何在?
◎李奭學

幾天前在香港一個學術會議上,東京大學的藤井省三教授送我一本新著,專論村上春樹在
華語文化圈的接受過程。拜讀之後,我發覺要談當前台灣小說和世界潮流的關係,我們再
也不能以西方為限。1980年代以來,村上春樹像狂潮一般席捲日本,再以加工出口品的速
度淹沒了東亞地帶,甚至橫掃美國,直逼西方中心論的主流前哨,台灣當然難逃影響,而
且是橫的移植,縱的開展,老少作家都心甘情願向最新崛起的日本現代性稱臣。

村上春樹的小說情節奇瑰,而最令人驚訝與讚歎的是一手獨特的歐化文體。日文和華語都
曾遭遇歐洲語文的挑戰,語句早已西化。日文又和華語一樣,在某種崇洋心態下一步步解
構自我。所以村上寧可以片假名拼寫固有,也不願用漢字書寫傳統,從而激起文法巨變,
形成全新系統。只要跨越語際,這種「村上春樹現象」每令譯家頭疼不已。儘管如此,台
灣在賴明珠等人努力下仍然克服障礙,硬把《挪威的森林》等村上名著塑造成大眾文本。

村上春樹曾獲卡夫卡獎,接下來我想轉到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萊辛去。她著作等身,
名滿天下,卻因英文欠佳而曾為人詬病。論起小說,萊辛無疑是大家。她籍隸英倫,幼時
卻在亞、非度過,而且血緣亦非盎格魯.撒克遜的正統,何況十四歲以後又因身體不適而
輟學,一生幾與教育絕緣。萊辛沒有語言立異或因之異化的問題,這方面她的癥結反而出
現在語感較差,筆法欠雅上,故而難以媲美傳統的英語大師。雖然如此,萊辛正義感強,
說故事的本領又高,而且經常為女性與其他弱勢發聲,所以瑕不掩瑜,詬之者反為所病。

萊辛與村上春樹東西並立,不過兩人風格各異,顯而易見,所屬世代又復不同,吸引的閱
眾當然也有所異。儘管如此,兩人卻有一點一樣︰他們的文字若非有別於傳統,就是經傳
統指斥為標新立異。無如兩人的影響力在當今又獨步全球,能超邁者少之又少。而凡此加
總以觀,我看暗示的似乎是文明日新,我們往後的小說文化也得跳脫傳統,另闢大道。

「大道」是什麼?首先,小說不僅文字得創新活潑,不讓傳統給囿限;其次,小說也得是
說故事的本領,而這點我們不能不懷舊。第一點乃村上春樹的教訓,第二點則為萊辛的啟
發。兩人各有所長,交叉併論,共陳而觀,也可加速我們理解世潮與個人風雅的趨向。我
們的時代強調新速實簡,我看部頭大並不表示小說實力的個頭也大。這一輪的太平盛世,
我們尤該凝練故事,擴充世界觀,讓文字開出一朵朵細緻的敘述之花。


通往世界之路
◎廖炳惠

最近,到哈佛大學參加「全球華語、離散文學」研討會,可說眾星雲集,從王德威到周蕾
、史書美、單德興,以及亞美文學重要學者,甚至研究猶太、非裔文學的教授(如Marc
Shell, Brent Edwards等),均出席發表論文或擔任圓桌引言人。其中最引人注意的莫過
於作家哈金了。

哈金在聽了一天半後,於終場的圓桌論壇上做了極其精采的演說。他認為華文是世界上最
具創作能量的文字,而且中國政府也動輒投資數千萬人民幣在一些寫作協會上,然而何以
中國作家並未能進入世界文學的識域?以2006年超過兩百位作家與學者所送出的全球十大
小說為例,僅《紅樓夢》入圍,得到一票。為什麼人口如此之多,歷史也夠悠久,作家、
經費超過一般水平,但著作卻難邁向國際?

一個理由是中文世界觀與政治文化的自我中心及其封閉性;另一個理由則可能更加關鍵,
也就是華文作家很少去深入潛研世界文學,反而動輒以一些潮流(尤其是魔幻寫實或情色
、性別議題),對本身的歷史及文化記憶缺乏信心,或因為政治考量而將個人之情感結構
細部加入大時代的史觀。哈金以在中國受歡迎的文章記錄對照康正果的傳記《出中國記:
我的反動自述》(2005)、《Confessions: An Innocent Life in Communist China,
2007》,前者只在中國受重視,後者卻在歐美世界不斷有佳評。

針對中國政治的高壓及其緊張,哈金很坦率地說:「如果中國能有二十名上下的好作家願
道出心聲,能讓中國官方十分緊張,那麼華文世界的創作便有展望。」在私下的討論中,
哈金提及當代華語作家的文學訓練不扎實,比起巴金、魯迅、沈從文等作家早期均深入英
、法、日、俄之文學佳境,由文學翻譯工作中去揣摩、聆賞、再三演繹,真是不可同日而
語。哈金談到的歷史心路紀錄,其實是現在國際文壇上的一大主流,從帕慕克(Orhan
Pamuk)到柯慈(J. M. Coetzee)等作家及諾貝爾獎得主,除不斷推出個人回憶錄之外,
他們也持續地將本身所閱讀的世界文學作品?以評價、分析,如柯慈的《Inner Workings
:Literary Essays, 2000-2005》或奈波爾的《A Writer’s People: Ways of Looking
and Feeling》。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史詩式的三部曲小說,反而在出版不景氣,讀者逐漸消失的空前危機處
境中逆向操作且大行其道。如以更多部才完成的《哈利波特》故事,或菲利普.羅斯的美
國三部曲《美國牧歌》(American Pastoral)、《我嫁了一個共產黨黨員》(I Married
A Communist)及《人性污點》(Human Stain),乃至童妮.摩里森的樂園三部曲《寵
兒》(Beloved)、《爵士樂》(Jazz)、《樂園》(Paradise),文學自成一個神話、
敘事的自主體,不斷衍生而且彼此指涉,在形式上有其有機體的結構意義。其次是移民的
家庭歷史及個人成長歷程也是目前相當有看頭的潮流,今年在美國評論及市場皆有斬獲的
就屬加里.施特恩加特的《荒誕國度》。

由於生態破壞、天氣變化、中東戰爭、恐怖攻擊、貧富懸殊、生化複製等議題不斷成為全
球的焦點,小說家也不乏圍繞這些主題發表其文學想像,如唐.德利洛在最近《
Cosmopolis》和《墜樓者》兩部作品中,也回應了這些當前的問題,前者描述富翁在遭殺
害前的荒唐、耽溺、虛無,充滿了犬儒理性及嘲諷;後者藉由一位911事件生還者的自述
,描述恐怖攻擊的經歷對他與妻小日常生活的衝擊影響。此作延續了DeLillo作品中對暴
力及大眾傳媒如何成為其幫凶有深刻的探討。

soleantido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
每次都是這樣終結?

是我的個性害的嗎,超莫名!我還沒那沒自怨自哀
事情總是要一直拖,
可是又無奈,
但是能怎麼辦?

煩死了...沒意義的無奈
沒意義的等待
反正最好就是等大家吃乾抹淨了
然後我在後面幫大家拿草紙擦屁股就是了

是怎樣?
做個事情做到這樣,
總之,再也不這樣了,再也不

是個蠢蠢蠢蠢蠢蠢

我是蠢豬!

soleantido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是走在街上就認識的
欣然的看了你的文章
我說。

是村上春樹嗎? 受到影響?

偏著頭的,你說有啦,很多人這麼說
可是你一點也不覺得
我隱隱察覺你的語氣有點失望

是很怕自己沒有區隔
是很怕自己變成模仿
很怕自己的不獨特?

但是這沒什麼關係 我想
是獨特的只是 世界上的人太多
無法認識所有人,所以總是能找出差別

還是一貫的笑著,沒有解釋的意思

好吧。就這樣了,嗯,再見
我沒有生氣,真的
嗯。




隔了多年,無謂的摸東摸西之中,找到了你
才發現
其實你一直是不同的個體
不是我的狂下定論,
不是你的微笑,
也不是你的否認,
只是一種怯怯的堅強

我知道你很努力。
還有
我知道了你的不同,只是
已經與我無關了。

soleantido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 pitdog (我要的默契) 看板: PitDOG
標題: [Creed] 35種音樂的分類與解釋
時間: Sat Dec 29 16:46:54 2007
對岸的網站上看到的,所以譯名和用語不太一樣。原出處未知 Pitdog
------------------------------------------------------------------------------
35種音樂的分類與解釋與電子樂簡史

01.什麼是trip-hop?
trip-hop是英倫/歐洲跳舞音樂的一種,它的名字來源是「 trip+ hip hop"=
trip-hop",因為它發源自英國的bristol,因此最早時稱作"bristol hip-hop".。由於把
把hip-hop(其實很多音樂都是架構在hip-hop上的...不知啥是hip-hop的去看看跳街舞的
人, 他們多半是用hip-hop音樂來跳的.)節奏變慢(有時很慢很慢),加入一些迷幻的味道,
如很陰沉,肥厚的bass,輕微但迷幻的 合成音效,或是些唱片的取樣,有時可能連唱片的雜
音都會被"故意"取樣進去.所謂「 trip",指迷幻,氤氳的藥物「旅程」,所以,
trip-hop是種慢板的迷幻的、有 jazz感覺的、迷糊的、帶點 hip hop節奏的 break
beat音樂。它雖然隸屬跳舞音樂類,但其迷幻迷糊特色已令它跳一般跳舞音樂所有的明確
節拍特色相去很遠。
外國 trip-hop代表人物: trip-hop中公認的鐵三角:portishead, tricky, massive
attack. mandalay moloko coldcut

02.什麼是world music?
world music是西方角度觀點的詞彙,意思指非英、美及西方民歌 /流行曲的音樂,通常
指發展中地區或落後地區的傳統音樂,例如非洲及南亞洲地區的音樂,有些地區如拉丁美
洲的音樂,則能普及到自成一種類型。今天大家說的 world music通常是指與西方音樂混
和了風格的、改良了的傳統地區音樂。非洲的 king sunny ade,東歐的don byron,中國
的朱哲琴,巴基斯坦的 nusrat fatehali kahn等是西方樂迷較熟悉的 world music樂手


03.什麼是new age?
new age是種寧靜、安逸、閒息的音樂,純音樂作品占的比重較多,有歌唱的占較少。
new age可以是純 acoustic(即以傳統自發聲樂器演奏)的,也可以是很電子化的,重點
是營造出大自然平靜的氣氛或宇宙浩瀚的感覺,洗滌聽者的心靈,令人心平氣和。 new
age很多時與音樂治療有關,不少new age音樂說可以治病,也有不少與打坐冥想有關,這
與 new age思潮哲學有莫大關係。 new age音樂通常被目為頗為中產階級的音樂,
windham hill是最具代表性的 new age唱片公司。 new age代表樂手有 enya, george
winston, william ackerman, yanni, kitaro等等。

04.什麼是dream-pop?
dream-pop是種「夢」般的流行曲,它有一種迷離的氣氛,多靠synthesizers(電子合成
器)造成,加了echo效果的電結他也是重要的成分,歌唱部分往往很 'breathy'即呼吸聲
重,歌詞也往往有夢般的詩意色彩。代表樂隊有 cocteau twins, lisa germano,
st.etienne, this mortal coil, my bloody valentine, mazzy star和 dead can
dance等。

05.什麼是classical pop ?
classical pop是指帶古典響樂味道的流行曲,多用絃樂伴奏的歌曲都可列入此類,例如
the beatles的 "eleanorrigby"就是。澳洲樂隊 crowded house的一些作品也可列入此
類。如果說 classical pop,則是指經典的流行曲。

06.什麼是acappella?
acappella是指沒有樂器伴奏的歌曲,但凡純以人聲唱的歌都是 acappella,不過今天我
們說 acappella通常是指有多重和唱的那種唱法,連樂器伴奏都由人聲唱出。 acappella
的相反是 umental,即純音樂樂曲,任何類型的歌曲都可以以 acappella形式唱出。香港
人最熟悉的 acappella歌曲是 "so much in love",香港 acappella樂隊有姬聲雅士等。

07.什麼是bossa nova?
在「謎」新專輯中傳達了了許多自然的、哲學的觀念。這個觀念的主題就是「為什麼」。
《冥界之外》是「謎」一首經典的單曲。通過克裡圖的聲音鋪墊首一種不可抵擋的聖歌迭
句和有力的旋律。
bossa nova是種帶 jazz味道的巴西音樂, 1950年代作曲家 antonio carlos jobim將巴
西音樂節奏與美國西岸 cool jazz混合而成,柔和、舒服、輕鬆、懶洋洋、浪漫乃特色。
每兩個 bar的第 1,4,7,11,14拍為重拍。歌手 joao gilberto的純厚歌聲是 jobim音樂的
出色拍檔, 50年代中期傳入美國後大受歡迎,其它著名 bossa nova樂手有 charlie
byrd,stan getz和 astrud gilberto等,最著名的歌曲為 "the girlfrom ipanema"。
ossa nova於 60年代最流行,其餘年代亦不斷有捧場者。

08.什麼是post rock?
post-rock是九十年代中期冒起的一種實驗性、前衛搖滾樂,多帶催眠感覺,風格取自
ambient、free-form jazz、avant garde及電子音樂。代表樂隊有tortoise,他們視他們
的音樂不是歌,而是不斷改變、晚晚新鮮的作品,大部分post-rock樂隊都反主流音樂,
也反indie-rock,不過也有些比較pop,如stereolab等。
post-rock 樂隊例子還有cul de sac、ui、flying saucer attack、the high llamas、
mogwai、trans am等。

09.什麼是britpop?
britpop雖有個「 pop"字,但其實是 rock的一種,源於九十年代英倫,中文可譯為「英
式搖滾」,這是英倫樂壇對美國 grunge潮的一個回應,主要是以樂隊形式出現。不過,
britpop風格其實十分廣泛,如 oasis是結他搖滾樂隊, blur則pop很多,而pulp則接近
glam rook及跳舞風格,不過他們都被列作 britpop。
英國 britpop代表人物: oasis blur suede pulp radiohead

10.什麼是dub?
dub可說是將歌聲抽離只剩下音樂的reggae(瑞格,也有稱之為雷鬼,一種很有節拍性 ,唱
腔特別的南美黑人音樂)。而將dub運用在 電子樂上,則是將部份歌聲抽離,將bass和鼓聲
加重,並且加入大量的echo(回音)等效果。這種技術常在現場表演時,將歌曲重新混音
(remix)呈現。像massive attack 的專輯protection便由mad professor從trip-hop音樂
混音成了dub版本。

11.什麼是electro?
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時還沒有house,techno...這類玩意兒,電子音樂也較不盛行,
只有electro這類電子音樂而已. electro可說是純粹以電子合成器(synthesizer,長得有
點像keyboard)來發聲的音樂,通常蠻輕柔的,且常使用roland公司的鼓機(drum
machine)tr-808來發鼓聲。德國的kraftwerk樂團可算是代表。 現在的electro音色比以
前明亮,透明許多。後來一些dj利用electro變形成了一種hip-hop樂,被稱作old school。
現在的fatboy slim(流線胖小子)也融合了一些electro和old school在音樂中。

12.什麼是jungle?
jungle就是drum'n'bass的前身。jungle的速度比drum'n'bass快很多,而且節拍更為 複雜
,比較強悍,有時會搭配一些rap,不像drum'n'bass會融合一些jazz,soul等元素,聽起來比
較柔,連"搖滾變色龍" david bowie現在都搞起jungle了。

13.什麼是drum'n'bass?
對某些人來說,drum'n'bass的音樂可能很煩,因為drum'n'bass很注重在節奏上玩花樣,還
有bass的表現, 像是很快很快,複雜的碎拍,以及運用各種不同的電子鼓,或是取樣而來的
鼓聲。因此drum'n'bass也是breakbeat的一種,4hero為drum'n'bass的知名樂團

14.什麼是big-beat?
"大節拍",把brit-hop變得更快,節奏更重,更有搖滾的味道,可說是將brit-hop改良後, 更
成熟的一種曲風,你可以想像一下又重又碎,又有點快的節拍是什麼樣子。如the
prodigy,the chemical brothers, fat boy slim即是big beat的"大角。

15.什麼是brit-hop ?
把黑人hip-hop的節奏加快鼓聲加重,配合些許電吉他,bass,有搖滾樂的味道, 如the
chemical brothers的曲風即是。

16.什麼是break beat ?
不像house的拍子boom-boom-boom-boom那麼規律,而是以破碎的節拍呈現,像是切分拍。如
在兩拍中加入小碎鼓,等等,breakbeat只是一 個總稱而已,有很多種音樂都屬breakbeat,
如以下的brit-hop,big-beat,和黑人的hip-hop便是一種。

17.什麼是psychedelic trance ?
又名goa trance,發源於印度的一個小島上。goa即為這小島的名字 ,旋律常帶有印度風味
,這類trance的特徵,就是很重視旋律,音符之間的細微變化,且常有重疊的旋律,和高亢的
tb-303聲音出現,有點ambient的味道。

18.什麼是trance ?
迷幻舞曲,由techno演變而來,聽了會讓你有"出神"的感覺,但還是保有舞曲的律動 ,很注
重bass的表現 ,某些聽了會有"催眠"的效果,拍子也是以4/4拍為主。

19.什麼是ambient ?
聽起來起伏不大,但其實一直在做改變,像是長時間的音效, 或是漸進式的音樂編排等等,
常會營造出有層次的空間感,所以被稱為"情境音樂", 且常對於生活週遭的聲音做取樣,如
人聲,汽車聲,甚至是其他音樂的旋律...等等。為70年代的brian eno所創,是一種很"高深
"的電子音樂.後來ambient也有分支,如ambient house, ambient techno...等等,相信大
家從字面上就能瞭解,其實在很多種音樂中都會有ambient的影子,甚至某些古典樂中 也有
ambient的味道。

20.什麼是techno ?
technology, 即表示"高科技舞曲"啦!利用電腦,合成器合成,做出一些特殊音效,這種音樂
常常是許多音效組合起來的. techno的節拍也是4/4拍,但速度較house快,且聽起來具重複
性,較強硬,較機械化,所以某些人稱techno為"工業噪音",但某些還是會注重旋律的.
techno起源於美國底特律,有三名dj: derrick may,kevin saunderson juan atkins嘗試
將電子樂與黑人音樂結合,而產生了detroit techno. detroit techno通常較平緩, 不像
一般的techno那樣強勁,可說是現代techno的起源。

21.什麼是electrophonic music?
何謂electrophonic music(電子音樂)?隨著時代的演進,音樂家有了更多製作音樂的方法.
所謂電子音樂,就是以電子合成器,音樂軟體,電腦等所產生的電子聲響來製作音樂.電子音
樂範圍廣泛,生活週遭常常能聽到,在電影配樂,廣告配樂,甚至某些國語流行歌中都有用到
,不過以電子舞曲為最.很多人認為電子樂是一種冷冰冰,沒有感情的音樂.其實電子樂也可
融入rock, jazz甚至blues等多種元素而充滿情感的。
電子音樂的類型也是多種多樣的,包括house 、techno、ambient、trance、
psychedelic trance、 breakbeat、 brit-hop、 big-beat、 trip-hop、drum'n'bass、
jungle、electro、dub、chill out、 minimalism。

22.什麼是民歌 (folk)?
民歌(folk)原本是指每個民族的傳統歌曲,每個民族的先民都有他們自原始 /古代已有的
歌曲,這些歌絕大部分都不知道誰是作者,而以口頭傳播,一傳十十傳百,一代傳一代的
傳下去至今。不過今天我們所說的民歌 (folk),大都是指流行曲年代的民歌 (folk),所
指的是主要以木結他為伴奏樂器,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純樸生活感受的那種歌
曲。美國民歌手 woody guthrie在五十年代的唱片可說是最早的民歌唱片錄音,所以普遍
被認定是現代民歌 (folk)的祖師。之後 pete seeger、 the weavers繼續推動這類音樂
,六十年代越戰,反戰民歌手如 bob dylan,joan baez,peter,paul and mary等成為時代
的呼聲。後民歌向 pop,rock及都市化發展, bob dylan發明了 folkrock, simon &
garfunkel發展出中產口味的都市 folk pop,風行一時。八十年代 suzanne
vega,tracychapman等 +走出一種更富現在都市感覺的 urban folk(城市) /
contemporary(當代) folk路線。民歌 (folk)在英國、香港等樂壇也發展出不同的面貌。
民歌 (folk近年較新的發展是與 new age結合 (如 enya),及與 trip hop結合(如 beth
orton)。

23.什麼是 chamber pop?
chamber pop是指典雅、高貴、精緻的一種流行樂,它有一定的古典音樂感覺。 chamber
music一詞來自古典音樂,中文叫"室內樂",是種小組絃樂演奏曲式,氣氛高雅。
chamber pop於九十年代興起,是對當時的 lo-fi及 grunge的一種反應,強調優美的旋
律、精緻的配樂、乾淨的錄音,每每多用絃樂、管樂製造巴洛克時代的音樂感覺。
外國代表樂隊有 the divine comedy, rialto, eric matthews及 balle & sebastian
等.

24.什麼是 synth pop?
synth pop中的 " synth",即 synthesizer,顧名思義, synth pop就是「由
sythesizrs炮製出來的流行樂」,當然除 synthesizers外還會用上其他電子樂器如電腦
及鼓機等等。 synth pop於八十年代初期開始流行,至八十年代中開始沉寂,當年在香港
也曾掀起過一陣熱潮。 synth pop的特點是科技感強,有時會頗冰冷,歌曲多是「三分鐘
流行曲」 (3-minutes pop),很多時 synth pop樂手會作入時打扮。
synth pop代表組合: depeche mode、 human league、 duran duran、 omd、 gary
numan

25.什麼是 orchestra ?
orchestra就是管絃樂團,它分成四部分: 1絃樂,包括小提琴、大提琴等, 2銅管樂 3
木管樂和 4敲擊樂四組。絃樂組每種樂器有多人演奏 (豎琴除外 ),四組演奏者由一人統
籌兼領導,他就是樂團的指揮。 orchestra於17世紀出現,到 18世紀因海頓和莫扎特的
作品而清楚地建立模式。 19世紀加入了些新樂器,樂團人數加大。 orchestra是西方古
典 /正統音樂的正宗。西方流行 /搖滾樂也經常運用 orchestra的部分或全部團員協助演
出。

26.什麼是 gangsta rap?
gangsta rap是 rap的一種,以 rap的內容多與都市罪案有關,充滿暴力、色慾感受,這
是反映現實的一種音樂路向。 gangsta rap於八十年代末期在美國興起,音樂rap中的強
悍尖銳派,在美國大受歡迎,唱片銷路甚高。而不少 gangsta rap樂手本身真正「參與」
現實中各式罪案,部分更因而入獄甚至死亡,可說是真正反映現實兼令人觸目驚心的樂種

gangsta rap化表組合: ice-t、 ice cube、 dr. dre、 snoop doggy dogg、 2 pac、
geto boys .

27.什麼是house?
house是於八十年代沿自 disco發展出來的跳舞音樂。 這是芝加哥的dj玩出的音樂,他們
將德國電子樂團kraftwerk的一張唱片和電子鼓(drum machine)規律的節奏 及黑人藍調歌
聲混音在一起,house就產生啦~一般翻譯為"浩室"舞曲,為電子舞曲最基本的型式,4/4拍的
節奏, 一拍一個鼓聲,配上簡單的旋律,常有高亢的女聲歌唱. disco流行後,一些dj將它
改變,有心將disco變得較為不商業化, bass和鼓變得更深沈,很多時變成了純音樂作品
,即使有歌唱部分也多數是由跳舞女歌手唱的簡短句子,往往沒有明確歌詞。漸漸的,有
人加入了latin(拉丁)、 reggae(瑞格源在西印度群島)、 rap(說唱)或 jazz(爵士)等元
素,至八十年代後期, house衝出地下範圍,成為芝加哥、紐約及倫敦流行榜的寵兒。

28.什麼是 r&b?
r&b的全名是 rhythm & blues,一般譯作"節奏布魯斯"。廣義上, r&b可視為「黑人的流
行音樂」,它源於黑人的blues音樂,是現今西行流行樂和搖滾樂的基礎,billboard雜誌
曾介定 r&b為所有黑人音樂,除了 jazz和blues之外,都可列作 r&b,可見 r&b的範圍是
多麼的廣泛。近年黑人音樂圈大為盛行的 hip hop和 rap都源於 r&b,並且同時保存著不
少 r&b成分。

29.迪斯科(disco)
  discotheque的簡稱,原意為唱片舞會,起先是指黑人在夜總會按錄音跳舞的音樂,
70年代實際上成了對任何時新的舞蹈音樂的統稱。與搖滾相比,它的特點是強勁的、不分
輕重的、像節拍器一樣作響的4/4拍子,歌詞和曲調簡單。1977年,因澳大利亞流行音樂
小組「比吉斯」(bee gees)的電影錄音《週末狂熱》在美國掀起迪斯科熱。迪斯科經常
在錄音室進行音響合成,製成唱片,但終因節奏單調、風格雷同,於80年代初逐漸被其他
節奏不那麼顯著、速度稍慢的流行舞曲所代替。

30.朋克(punk)
  7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一種搖滾樂,或稱「朋克搖滾」(punk rock),80年代初擴
展到全美國。朋克針對搖滾樂的反抗性減弱這一情況,以一種故意與比較文明的搖滾樂相
對立的面目出現。它繼承了搖滾樂開始時的反叛精神,蔑視一切傳統,蔑視、宗教、教育
機構等等,但卻是用一種更加頹廢的方式,極端無主義的言行表現出來。他們的唱詞淫狠
、粗魯;在舞台上尖叫、跺腳、鬥毆;音樂上與硬搖滾比較接近,音響極大,音色濃烈渾
厚。代表性樂隊有「性手槍」(sex pistols)、「撞擊」(the clash)等。
  70年代末,從朋克中分離出一支比較能被人接受的、也更帶點藝術性的新品種,叫「
新浪潮」(new wave)。

31.索爾(soul)
  亦稱「靈歌」。1969年,「公告牌」用「索爾」來代替原來對「節奏布魯斯」的稱呼
。它是由布魯斯、搖滾樂與黑人福音歌混合而成的一種黑人流行音樂,演唱時較少演奏樂
器。索爾的著名歌手有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查爾斯(ray charles)、雷丁(
ons redding)、史蒂夫·旺德(stevle wonder)、普林斯(prince)等。

32.雷鬼(reggae)
  起源於牙買加,70年代中期傳入美國。它把非洲、拉丁美洲節奏和類似非洲流行的那
種呼應式的歌唱法,與強勁的、有推動力的搖滾樂音響相結合。

33.說唱(rap)
  黑人俚語,相當於「談話」(talking),產自紐約貧困黑人聚居區。它以在機械的
節奏聲的背景下,快速地訴說一連串押韻的詩句為特徵。這種形式來源之一是過去電台節
目主持人在介紹唱片時所用的一種快速的、押韻的行話性的語言。萊普的歌詞幽默、風趣
,常帶諷刺性,80年代尤其受到黑人歡迎。最有代表性的樂隊是「公開的敵人」(
public enemy)。萊普有時也稱「希普-霍普」(hip-hop)。實際上,希普-霍普的含
義更寬,泛指當時紐約街頭文化的各種成分,除萊普外,還有:(萊普經常採用的)用手
把放在唱機轉盤上的唱片前後移動,發出有節奏的刮擦聲;唱片播放員(dj)在轉換唱片
拼接唱片音樂片斷時,聽不出中斷痕跡的技法;霹靂舞等等。

34.波普(pop)
  一種具有強烈節拍的現代流行音樂。一般認為,流行音樂有廣義和狹義之分,這裡的
「波普」是指狹義的流行音樂,如 70、80年代著名歌手羅斯(diana ross)、裡奇(
lionel richie)、惠特妮·休斯頓(whitney houston)、麥當娜(madonna)、邁克爾
·傑克遜(michael jackson)、普林斯(prince)、珍妮特·傑克遜(janet jackson)
等人演唱的很多歌曲。

35.藝術搖滾(art rock)
  於70年代後流行,主要在歐洲,英國人領頭,如「穆迪布魯斯」(moody blues)樂
隊,但在美國也有影響。藝術搖滾把搖滾與古典音樂結合起來,利用電子設備演奏如李斯
特、德彪西等作曲家的作品,又稱「進步搖滾」(prosressive rock)。

electrophonic music 中的 chill out

Chill Out,中文翻譯為「放鬆音樂」或是比較流行的「沙發音樂」。音樂特點是會有一
些較緩和,較平靜的成分,讓舞客跳完舞後緩和情緒作為休息,所以會叫 Chill Out。
Chill Out往往帶有迷幻色彩。但不同於Trip hop、環境音樂或迷幻搖滾的陰暗沉重,
Chill Out呈現的是一種迷幻中帶有輕鬆寫意的氣氛。Chill Out音樂結合了各種各樣的音
樂元素電子,民族,古典,爵士等,所以Chill Out總能使人安靜,放鬆。
Chill Out音樂的一個特色, 就是將環境音樂(ambient)元素與清新女聲融合, 配以飄逸
的電子音樂, 注重旋律性,節奏和緩,通常帶有TRIP-HOP、DRUM N BASS、DOWN TEMPO、
爵士等音樂元素,帶來清涼舒服的的聽覺享受。雖然某些純音樂的部分也許會讓人有昏昏
欲睡的感覺,但總體來說顯得既溫文爾雅又時尚雅致,不必象搖滾一樣叛逆憤怒,也不像
銳舞派對的音樂那麼歇斯底里,比純粹追求碎拍節奏的電子樂更多了溫暖的人聲,又比爵
士、布魯斯音樂更歡快舒服。聽CHILL OUT音樂的樂迷們大多從喜歡電子或爵士音樂出發
,從收集〈CAFE DEL MAR〉系列唱片開始他們對這種音樂的愛好。淘碟的時候"爵士+電子
"已經成為了這群新樂迷們的接頭暗號,CHILL OUT也成了新一代另類樂迷聆聽品位的標誌
。尋找更優雅動聽的音樂,不和自己的耳朵過不去,就是如今CHILL OUT 樂迷們享樂主義
的聆聽原則。

電子樂簡史

盡量記住這篇文章提到的術語和人名,這樣的話,你站在某間迪廳外的時髦青年中
時會充滿信心,因為你不僅時髦還懂些時髦的音樂,充滿電子味的談吐定然令迷信潮流者
肅然起敬。
  如果你是朋克迷,那麼至少應該能侃點兒"性手槍"或"雷蒙斯";如果你騎一大摩托身
穿皮甲克,那麼要是沒聽說過"黑色安息日"或"摩托頭"一類就有點裝蒜的意思了。那麼作
為電子樂(Electronica)的愛好者,你必須知道點什麼呢?
  你可能知道The Chemical Brothers(化學兄弟)Prodigy(奇跡),不過這還不夠,
遠遠不夠,電子樂比一般人想像的歷史要源遠流長一些。就算你在改革開放後搞到了大量
的資料,但是你對最新的電子樂恐怕也會無能為力。電子樂可能是當代音樂這棵大樹中營
養最好的一枝,它的生長發育速度是驚人的:幾乎每個月就會出現一些新的藝術流派。不
像傳統的以搖滾為基礎的音樂,電子樂的身體中沒有布魯斯的血液,同樣和"貓王"或"甲
殼蟲"就更沒有什麼關係。電子樂的前輩是像Karlheinz Stockhausen(卡爾海因茨·斯托
克豪森)這樣的前衛作曲家、Kraftwerk(發電站)這樣的早期合成器流行樂隊(
Synth-Pop)以及Lee"Scratch"(李·"抓撓"·派瑞)這樣的電子雷吉樂先鋒。
作曲家和發明家們
  一般認為是意大利的未來主義者Manifesto(曼尼費斯托)的「The Art Of Noise」
(噪音的藝術)宣告了"舞會文化"的誕生。1931年,為了"召喚現代音樂作品",這位未來
主義者以其自製的噪音盒和包含著警報聲、號聲、汽笛聲等機器、電氣噪聲的作品創造了
當今所謂的高技術音樂(Techno)的基本形態,除了節奏。之後,又有一些作曲家開始通
過對磁帶的剪接拼貼以期創造出一些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聲音(請記住"拼貼"這個詞),這
恐怕就是採樣(Sampling)前身吧?之後便是前之所提起的那位Stockhausen所創造的頗
為精良的電子音樂世界。
  還有一些可能不知什麼是未來主義的人--舞廳裡播放唱片的唱片騎師(DJ)們對電子
樂的形成也曾施予了很大的影響,他們經常會用一些多速的唱盤在唱片上搞些花樣,這種
演奏啟發了像Luigi Russolo(路基·盧梭羅)這樣的未來主義者和大名鼎鼎的前衛作曲
家John Cage(約翰·凱齊)。據說Cage曾在某一單獨的作品中使用了四十二台唱盤!上
述這些特立獨作者當然得到了後輩們的尊敬,在今天一些電子樂明星Irresistible Force
(不可抵抗的力量)、DJ Spooky(DJ幽靈)、Fatboy slim(窈窕胖小子)等的唱片中你
還可以聽到這些前輩們的作品中的一些取樣片段或是重新混音版。
入門必聽:Various Artists/《Electronic Music/Musique Concrete》
簡約主義
  如果說是早期的前衛人士是電子舞曲演奏方式的先驅的話,那麼正式宣告這一音樂形
式誕生的則是六七十年代的簡約主義者們。對於他們來說,這種音樂就是一種重複,音樂
中自然會顯現出一種啟示性和極樂的聽覺感受。簡約主義(Minimalism)也許曾導致新世
紀音樂(New Age)中最乏味一派的大量湧現,但另一方面,更多的出色的迷幻舞曲(
Trance)和氛圍音樂(Ambient)也就此產生。
  我們要為之脫帽致敬的先行者名單中有La Monte Young(拉·蒙特·楊)、Philip
Glass(菲利浦·格拉斯)、Terry Riley(特瑞·萊利)、Steve Reich(史蒂夫·雷奇
),以及絕不可漏提的Brian Eno(布萊恩·埃諾)。作為偉大的革新派製作人和一位成
功的流行音樂家,Eno以其在1978年左右推出的《Music For Film》等專輯創造了Ambient
(氛圍音樂)。在輕輕律動的電子樂演奏中,Eno取消了傳統樂曲中的主線式發展結構,
使一種複雜的音樂聽起來卻只是像一種簡單的音樂背景。當代的Ambient的舞台就這樣搭
起來了。
入門必聽:Terry Riley的《A Rainbow In Curved Air》。
德國搖滾
  德國搖滾(Kraut Rock)在此指的不是Scorpions(蠍子)什麼的,這個名詞是有所
特指的。
  六七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在德國湧現出了一批晦澀(但不是太晦澀)的前衛搖滾
樂隊,著名的有:Kraftwerk(發電站)、Can(罐頭)、Faust(浮士德)、Tangerine(
橙色夢幻)、Cluster(克勞斯特)。這些搖滾樂手將電吉他換成了合成器和電子震盪器
,並創造了一系列以節奏為中心的迷幻音樂,這些音樂的主題多是關於太空、藥品體驗和
技術進步的,我們今天來看,這些恐怕就是電子舞曲的雛形了。在最近幾年,這些沉沒已
久的老樂隊們似乎在一夜之間鹹魚翻生,如今正是電子樂當道,這不會只是個巧合。
  Kraftwerk可能是其中最為重要電子樂先驅了,同時,他們所持的匿名態度也成了許
多電子後輩的學習榜樣。他們的友誼氣氛神秘莫測,而在唱片的封套、照片及舞台上,聽
眾們看到的只是四個機器人而已。混合了未來主義、簡約主義、自製音序器、鼓機和其它
技術手段,Kraftwerk創造了至今仍極富新鮮感和創造性的機器流行樂。最早噢唱明星
Afrika Bambaataa(阿非利夫·巴姆巴塔)曾借助取樣Kraftwerk唱片的某些片段使他們
的單曲"Planet Rock"成了說唱史上最早、最火的一首熱門單曲。而底特律那些曾聽過
Kraftwerk唱片的孩子後來則發明了這一風格的變種:Techno(高技術音樂)。
入門必聽:Kraftwerk的《TRANS-Europe Expres》
配音
  最先使配音(Dub)成為一種音樂風格的是來自牙買加的前輩們:King Tubby(金·
圖比)、Lee"Scratch"Perry等等,他們把錄音當成了自己的一件樂器。他們的創作方法
是這樣的:拿到一首雷吉(Reggae)熱門曲後,首先去掉除了鼓和貝司之外的所有部分,
然後再一點點加入帶有混響的人聲、回音吉他片段以及各類帶有一點情節性的太空音效。
這一風格不僅預示著日後的舞會(Rave)情景,同時也影響了早期噢唱樂風格:一個唱盤
高手加一個主唱。電子音樂的每一個分支,包括Drum And Bass(鼓與低音)、Ambient(
氛圍音樂)、Techno(高技術音樂)都在Dub音樂中獲得了很多靈感。
入門必聽:Ding Tubby與Friends的《Dub Gone Crazy》第一、第二集。
迪斯科
  在《Saturday Night Fever》將迪斯科(Disco)從黑人和同性戀俱樂部音樂轉化為
一種主流流行樂之前,其實已有許多對迪斯科進行過銳意改革的革新派人士。正像電子樂
在美國興起時正是非主流搖滾衰敗之時一樣,迪斯科音樂的興起正是前衛搖滾變得油滑而
臃腫的時期。在迪斯科賦予電子樂的諸多影響中,甜蜜感可能是最重要的,這一點"迪斯
科皇后"Donna Summer(多娜·薩默)的身上體現得尤為顯著。另外,Hot Butter(熱黃
油)的一首演奏曲"Popcorn"的風格也極其類似今天的Techno音樂。如同迪斯科文化的前
身只是一種夜總會音樂一樣,日後所謂重新混音(Remix)的藝術也是70年代早期同性戀
夜總會裡DJ們的發明,第一張重新混音12英吋單曲唱片誕生於70年代中期。
入門必聽:《The Disco Years》第一到第五集。
合成器流行樂
  70年代末,在朋克風潮之外,新浪潮(New Wave)音樂也在不停地進化,有一些身穿
緊身衣、刺蝟髮型、手持合成器的傢伙我們稱之為新浪漫(New Romantics)樂派,作為
新浪潮音樂的一種發展,我們也稱之為合成器流行樂(Syn-Pop),New Order(新秩序)
、Depeche Mode(趕時髦)和Yaz是這行當中的明星。但是,這一"浪漫"的名頭之下實際
上還另有天地,這份技術狂熱份子的名單中還應包括:Gary Numan(加利·紐曼)、The
Art Of Noies(噪音的藝術、得名於那位意大利先驅)、D.A.F.、Yello(伊羅)、The
Yellow Magic Orchestra(黃色魔術管絃樂隊)--以及更冷酷的一群工業舞曲樂隊,他們
為電子樂贏得了"沒有感情"的這樣一頂帽子:Cabaret Voltaire、Throbbing Gristle(
跳動的軟骨)、Ministry(內閣)、Front 242等等。新浪潮、朋克、工業音樂、哥特(
Gothic)音樂都在不斷滋養著電子舞曲。
入門必聽:New Order的《Substance》

電子瘋克

  從許多方面來講,電子瘋克(Electrofunk)就是迪斯科,只不過在台上扭屁股的迪
斯科皇后們換成了機器人而已。80年代初,在一些樂於與新技術為伍的瘋克明星如Zapp(
扎普)、P-Fund(即Parliament/Funkadelic)、Prince(王子)等人所鋪就的大路上,
走出了Afrika Bambaataa、Uncle Jam's Army(賈姆大叔的軍隊)、Mantronix、
Newcleus、George Kranz(喬治·克蘭茲)、World Class Wreckin'Cru(其中包括當時
尚年輕的Dr.Dre)這些以合成器、鼓機、人聲傳播機寫歌,並經常對James Brown(詹姆
斯·布朗)的作品進行取樣的樂隊。這是黑人音樂對Kraftwerk的回應,它證明了瘋克樂
不僅可以由機器演奏,而且可以和搖滾樂玩得一樣好。
  在這一時期內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第一張Break-Beat(碎拍)唱片的誕生:鼓機、
採樣和DJ們搞的種種音效。從The Chemical Brothers(化學兄弟)到最時髦的Drum And
Bass,其基礎的部分均來源於此。
入門必聽:《Electro Funk》第一、第二集。
HOUSE
  1984年的芝加哥,"大倉庫"經常被看作是現代電子舞曲的基地,在那裡,迪斯科一直
保持著生機--只是又變成了地下音樂。Marshall Jefferson(馬歇爾·傑斐遜)、
Steve"Silk"Hurley(史蒂夫·"絲綢"·赫爾利)、Jamie Principle(傑米.普林斯帕爾
)等人將迪斯科中的流行樂成份去掉並代之以鋼琴Riff、拉丁節奏、乾脆的鼓和感覺很"
深"的低音。在"大倉庫",DJ Frankie Knuckles(弗蘭基·紐克爾斯)為了令聽眾們更為
滿意,在所播放的歌曲中加入了他自己的鼓機和音效。與此同時,在附近另一家叫"八音
盒"的夜總會裡,舞客們蜂擁而至來此觀看DJ Ron Hardy(龍·哈迪)的表演,他們想看
看這個DJ究竟會把一首歌用節奏發揮到多長。和前面所講的大多數風格不同,House舞曲
一直都很興旺,這應歸功於芝加哥風格早期的Techno獻身者和其後繼者們不間斷的努力,
從早期的Daft Punk(愚蠢的朋克)到後來的Cajmere、DJ Sneak(DJ告密者)再到一些更
前衛、更靈魂化的House。
入門必聽:《Chicago House:86-91》
底特律高技術音樂
  如果說House音樂是屬於現在的,那麼高技術音樂Techno則是屬於未來的,在此要感
謝the Electrifyin'Mojo,一位致力於向底特律年輕人傳播kraftwerk、New Order、Devo
的DJ。底特律Techno的三巨頭是DJ Juan Atkins(胡安·阿特斯金)、Kevin Saunderson
(凱文·桑特森)和Derrick May(德裡克·梅),在做音樂的時候,他們用的名字更是
未來主義:Cybotron、3070、Mode500。他們讓音樂變得更快,並加入更多的瘋克和House
。1989年,Saunderson化名Inner推出了第一首熱門Techno 單曲"Big fun",你可以在
Goldie1996年的叢林樂(Junge)金曲"Inner City Life"中發現這首歌的靈感仍然在發生
著影響。這些DJ們後來不斷推出革命性的單曲和專輯,並和Darl Craig(卡爾·克雷格)
、Jeff Mills(傑夫·邁爾斯)、Richie Hawtin(裡奇·豪汀)這些年輕的底特律樂手
一道不斷推動著Techno的技術水準。
入門必聽:《Techno:The New Dance Sound Of Detroit》

ACID HOUSE

  芝加哥的廠牌Acid Trax有一個意味頗多的名字:採樣技術中的俗語、對羅蘭303低音
合成器扭曲音色的一種形容以及一種迷幻藥效的反映。在80年代末,當那些英國DJ們拿著
那些從芝加哥得到的唱片回到自己家鄉時,他們創造了自己的Acid House(迷幻House)
,在芝加哥的節奏基礎上加上電視取樣、各種音效和電子噪音,並在迷幻藥的心醉神迷中
充足了靈感。英國的年輕人文化在這種音樂中受到了強烈的刺激,不同階層和種族的年輕
人在1988年慶祝了他們自己的"愛的夏天"。在倫敦,有DJ Danny Rampling(丹尼·拉普林)
和Paul Oakenfold(保羅·奧肯福爾德);在曼徹斯特,則有A Guy Called Gerald(一
個叫傑拉爾德的傢伙)、808 State、T-coy這些樂隊,他們是這種風格的首批倡導者。之
後,Bomd The Bass(轟炸低音)、S-Express(S特快)、M/A/R/R/S、Coldcut
(冷切)等樂隊又在前人領導下以數首流行熱賣之作顯耀了門庭。直至今日,這些DJ和樂
手大都在不斷地在音樂創造中以一次次短暫的流行浪潮不斷地重複創造著自己。
入門必聽:《North:The Sound Of The Dance Undergound》
英國高技術音樂
  1989年,由於種種原因,Acid House突然間大走霉運:兇殺、毒品,之後警察開始大
肆抓人,再後來,國會立法禁止了未經許可的戶外大型聚會,於是一千人重回地下重新組
合、改頭換面,這就是今日人人們喜聞樂見之高技術音樂。它和它的前身不同之處在於,
它的靈感來源於底特律,這要感謝Network唱片公司的Neil Rushton(尼爾·拉什頓),
他在英國發行了第一張重要的底特律藝人的電子樂唱片選集,這張流傳頗廣的唱片(它甚
至返銷回了底特律)使Man Resource(人類資源)、L A.Style(洛城風格)、OpusII、
Prodigy成為一代電子樂偶像人物。在大型聚會幾乎絕跡之後,這種音樂又重回小型俱樂
部,這使得技術手段更有了用武之地,無論是迷幻舞曲還是發狂的硬核音樂,它們的音樂
都更加講究。當這樣的音樂成為流行趨勢之後,它像流感一樣先傳到歐洲、然後是亞洲、
最後又回到它的老家北美,於是以前總是在唱片公司的辦公室外頭坐冷板凳的人們[(像
Josh Wink(約瑟·溫克)、Crystal Method(水晶方式)]紛紛成了大唱片公司的大寶貝
兒。
入門必聽:《Rave Generation》

氛圍音樂
  在舞廳裡狂聽一夜或"嗑"藥之後,年輕人需要一個能讓自己放鬆的地方,於是,一種
叫做Chill-Out的房間應運而生,在這裡你的肢體可以盡情放鬆,而你的耳朵和意識仍能
繼續得到刺激。The Orb(球體)樂隊的Alex Paterson(阿歷克斯·帕特森)有一次在紐
約舞廳裡聽到一些帶有Brian Eno風格的混音舞曲,受之啟發於是這種只出現在他夢裡的
音樂便產生了--人們後來稱之為Ambient(氛圍音樂)。與此同時,The KLF樂隊的Jimmy
Cauty(吉米·考蒂)也開始熱衷此道,他們開始把Brian Eno及一些前衛搖滾樂隊的作品
重新混音,並在舞廳播出時加入一些列車或生活環境中一些動物的音效。不久,舞曲便從
節奏的專制下解放開來,The KLF的"3A.M Eternal"和The Orb的"Perpetual Dawn"向聽眾
們展示了氛圍音樂的獨特編曲。其他像Irresistible Force(無敵力量)、Future
Sound Of London(倫敦未來之聲)、極富創新精神的Aphex Twin(阿菲克斯孿生兄弟)
以及德國的Pete Namlook(彼得·那姆盧克)都在這之後豐富了這一風格的內涵。
Ambient使老一輩的前衛藝人重現生機,並使他們找到了更為年輕的聽眾。於此同時,那
些已經沒有力氣再去玩搖滾的傢伙們也跳了出來,像Tortoise(烏龜)、Main(幹線)、
Seefeel、Trans Am及Experimental Audio Research等等,他們用吉他、貝司和鼓創造了
類似電子舞曲的音樂。
入門必聽:the KLF的《Chill Out》

叢林樂
  在那些酷愛hip-hop的碎拍的內城小青年與那些一直致力於探索一種更快、更重、更
陰暗舞曲的Acid House DJ們之間一直存在明顯的分歧,在英國,Jungle(叢林樂)作為
一種受Dub影響的對說唱樂的響應誕生了。雖然早期的Jungle金曲包括雷吉樂的人聲歌唱
部分,但其音樂中心卻是在於濃厚深沉、令人悚然的低音旋律和急促、複雜節奏變換不定
的打擊樂。之後不久,Jungle的創作潛力和商業前景一下子被大為看好,從小圈子一躍為
主流文化,David Bowie、U2、Everything But the Girl 這些大牌紛紛在自己的作品中
引用。像高技術音樂一樣,Jungle也分支為更多更特殊的分格,比如Fast Jump-up(快速
起跳)、Jazzy Jungle爵士叢林樂)、Ethnojungle(民族叢林樂)等等。
入門必聽:《Metalheadz Presents platinum Breakz》。
迷幻舞曲
  Trip-hop(迷幻舞曲)在這裡是一個極為含糊的名詞,傳媒們把那些不屬於任何潮流
的慢拍子的實驗電子舞曲統稱為Trip-hop,像英國Mo Wax公司的出品。在較狹義的範圍內
,Trip-hop則是指九十年代在英國布里斯托爾湧現出的Massive Attack(大規模進攻)、
Portishead(波提斯海德)、Tricky(詭計)等人的音樂。他們以Dub與電影音樂的元素
、空間十足的製作、重型低音上的人聲中和了hip-hop的攻擊性,並成為市場的主流貨。
入門必聽:《This Is Trip Hop》
技術的舞步,數碼硬核、幻覺氛圍與未來
  打個缺乏詩意的比喻,就像一種極富傳染性的的細菌胞子,舞曲音樂一直保持著分裂
和進行。現在每個人都從電子樂中發現了自己的所愛:嬉皮士們正隨著Electric
Skychurch(電子空中教堂)的音樂機械起舞;爵士迷們在貝司手兼編程員Square-pusher
融合風格的鼓與貝司(Drum and Bass)和薩克斯手James Hardway (詹姆斯·哈德維)
那裡得到了慰藉;世界音樂愛好者們擁有Transglobal Underground和Banco de Gaia的民
族化高技術音樂(Ethno Techno);而朋克則發現再也沒有比德國的Digital Hardcore(
數碼硬核)更極端的音樂了。
  對於那些喜歡更危險更工業化的Jungle的人來說,現在有了DJ Trace、Ed Rush和
Nico所倡導的Tech Step(技術舞步);對於前衛或更前衛的藝術家來說,現在的紐約正
是實驗Illbent(幻覺氛圍音樂)的時代;而對於盼望徹底瘋狂音樂的樂迷來說,現在的
荷蘭有了一種節拍極快的風格Gabba(加巴)。當然還有更多的新得連名子都還沒來得及
起的風格。
  在你讀完這篇文章後,相信你已經來到電子樂世界,並且已成為電子樂所分裂出的又
一菌株。如果你一直找不到適合自己要求的音樂,那麼不妨創造你自己的音樂,祝你好運

入門必聽:Digital Hardcore;《Capltol Noise》、Tech Step:《Danger-U.E.D:
URBAN Electronic Disorder》、Illbient:《Necropolis:The Disloggic Project》。

最後附上簡單易懂電音樹網址: http://techno.org/electronic-music-guide/

soleantido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花與愛麗絲》- 時光之硯部落格

http://blog.yam.com/YenC/article/12783023

在(我愛你)主題旋律一再重複流轉的鏡頭裡,是少女飛揚的馬尾、
飄動的裙襬、旋轉的步伐、輕盈的身形。偶爾過亮的光線在銀幕上暈染開來,少
女的腳尖踏在木頭地板上的聲音是清脆的。她的雙手圈出天使翅膀的弧線,她的
臉上滿溢著自在與陶醉...

=======================================================================

書寫《花與愛麗絲(花)》,對我而言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情。

這部電影於我的觸動太深,它的質地、它的氛圍、第一次看的緣由,以及那個獨自一人坐
在電腦螢幕前的清晨。兩個少女令人屏息的青春光彩、乾淨無暇卻又起伏波動的年少情愛
;看的當時對那些時光已然逝去的感傷,與感同身受那青澀初戀的甜蜜等等。這一切的一
切都與我自己的回憶層層交疊、難以抽離。所以這篇將很難是什麼評論,而僅僅是我個人
的囈語而已。

電影開始的第一個鏡頭,兩個少女一前一後地走在冬天的早晨。她們的白襪黑鞋踏過乾枯
的雜草、走在半霜的雪地上。此時背景響起幾個鋼琴單音,少女的步伐踩在白色琴鍵上、
在這片潔白雪地上,女孩之間的真摯友情、意外觸發的三角習題、和那勾勒出成長弧線的
舞姿,都如切片般被小心地保存下來。在這部電影裡,你看到鈴木杏與蒼井優令人炫目的
純真、看到荒謬但又真實無比的小小戀情,還看到荳蔻年華的成長與人生課題。

十五六歲的青春是讓人恣意揮灑的。但同時它也無法被復刻,所以值得用一部電影記下它
,值得用一篇文章來回憶它。

《花與愛麗絲》脫胎自導演岩井俊二為巧克力公司拍的四部短片。這一系列短片描繪的是
「花」與「愛麗絲」兩個女孩與宮本學長之間的純純三角戀,而這段故事被稍微修整之後
、放入長片版本作為電影敘事的基調。這段由惡作劇、弄假成真、清純情愛與小小猜忌構
成的三角關係,在鈴木杏、蒼井優以及話少得像海綿般的郭智博之間不斷流動著。

也許正因為郭智博把宮本學長演得如此和緩,才能讓兩個女孩在與他對戲的時候毫無阻礙
地迸發她們的光芒。鈴木杏表現得積極而果決,蒼井優則較為從容和世故些。但她們相同
的特質是古靈精怪、很會隨口編故事。在說了第一個謊之後,一邊用更多的謊來圓它、一
邊又都情不自禁地陷入這段感情。

年少時光的愛戀也許在形式上很稚嫩,但內裡的熱情卻是再單純而真摯不過的。《花與愛
麗絲》對那情感幼苗的精準掌握,勾起你我對愛情最初的想望。它可能是那則藏在你心底
,好長一段時間陪伴你的獨處、填補你的發呆,讓你哼著曲子散步、帶著微笑入眠,但最
後無疾而終的私密暗戀;也可能是你突如其來的第一段感情,不曾在意過形式也不需要考
慮未來,小小心靈甚至不確定談感情該是怎麼一回事,但兩顆靈魂確實無所顧忌地相互依
偎著。

記得一開始,你只是想要牽看看她的手,沒想過當她的體溫傳來的瞬間,你會突然明白「
親近」的定義。漸漸地你發現你已不再是原來的你,當她不在身邊時你覺得自己缺了一塊
、每一次短暫的道別都是令人泫然的儀式。當你一段時間沒有聽見她的聲音,你覺得自己
似乎在流浪、而心裡滿滿的是想家的感覺。這一切的一切如此清晰如此篤定,你不曾擔心
環境會改變、不必在意生涯與金錢,更不懂得害怕時間的流逝與淘洗。

宮本學長對花說:「我發現我好像開始在意妳了。妳昨天還出現在我的夢裡。」愛麗絲對
宮本說:「雖然相處的時間不長,但我們真的像是一對情侶。」你還記得第一次她對你說
:「我發現只要看到你、只要在你的旁邊,我就會莫名地變得很快樂。」其實你再明白不
過,愛情重要的根本不是形式,甚至也不是說與不說的名分,而是兩顆心從核心處炙熱地
親近著、互相地需要著。岩井俊二雖然以誇張的謊言來開啟花與愛麗絲各自的戀情,但她
們對宮本學長的情感又是那麼真那麼地鮮明。所以最後愛麗絲的道別讓你如此心疼,所以
最後花的告白讓你從心底動容。

但《花與愛麗絲》所承載的青春面貌遠不止這些。兩個女孩在車站裡跑上跑下、在空蕩蕩
的電車裡咕噥著「我們到底為什麼這時候會出現在這....」、在漫天飄落的櫻花瓣中散步
上學、在撞見對方約會時頑皮的表情....在短片中僅僅被稍微提及的芭蕾,在此成為展現
少女風采的奇妙載具。就算沒有最後那段獨舞,女孩們在芭蕾教室裡的笑聲、練舞時歡鬧
的氣氛、為了拍照而擺出的各種姿態、及被白色舞衣襯托著的身形,都如此奢侈地炫耀著
她們的青春。

最後那名為「風之舞」的小小攝影展,宛如回顧一般勾起你兩小時以來的視覺印象。再由
「花屋」的故事交代片中花與愛麗絲的情誼,觸發女孩內心的轉折與成長。岩井俊二掌握
年少思緒的手法如此令人驚豔,他用這部電影凍結住兩個女孩那一剎那的青春。你無法分
辨年過四十的他究竟是從未脫離那時候的年輕,還是太想重新記得它們,所以才拍了這樣
一部電影、填補自己千里的追尋。

在原始短片中,鈴木杏的花是敘事的重心。然在電影版裡,岩井俊二大大加重了原本僅是
襯托的愛麗絲的戲份。愛麗絲的家庭背景、成長關卡,及他與宮本的對手戲都多了不少著
墨,而蒼井優也因此成為《花與愛麗絲》的顯性女主角。

在此我得重提我常掛在嘴邊的一段話:「每隔一段時間,總會有個導演以無法言說的方式
記下一個女星所散發的氣質,如魔法般捕捉住那神秘的魅力。而你將很難在她另外的作品
裡、重複地看見它。」在我心目中的那張名單上,包括艾方索科隆之於《烈愛風雲》中的
葛維妮絲派特羅,包括卡麥隆克洛之於《成名在望》中的凱特哈德森,包括蘇菲亞科波拉
之於《愛情,不用翻譯》中的史嘉蕾喬涵森。這些導演用他們的鏡頭留住電影史上最珍貴
的片段,讓影迷們一再回味那明星之所以是明星的理由。

而如今,岩井俊二之於《花與愛麗絲》中的蒼井優,絕對值得被排入這張名單、好好地記
得。

蒼井優的愛麗絲是無比清新的。也許因為家庭背景讓她顯得獨立而穩重,但在很多時候她
也是拘謹的。在她與母親的相處中,你看到愛麗絲反過來扮演照顧者的角色,一邊無奈地
配合任性的母親、一邊也苦口婆心叨唸著她。女孩渴望媽媽陪她一起吃飯的模樣是惹人疼
惜的,但蒼井優將她詮釋得不至於缺乏溫暖。

愛麗絲與父親的碰面,是全片最動人的段落之一。劇本僅僅靠著八分鐘的對話,就把父女
間自然而不煽情的相處交代得寫實而深刻。因此當愛麗絲在電車裡向月台上的父親道別後
,鏡頭特寫她被長直髮覆蓋兩側的臉龐,她那渴望呵護但又保有堅強的面容,讓你無法抑
制地為她心疼著。

而電影版增加最多的篇幅,是描述愛麗絲被星探相中後、四處參加試鏡的過程。不論是面
試時掰不出答案的支吾其詞、在路邊吃豆皮壽司怕被看見的尷尬表情,或試演的時候拘束
放不開、又被其他誇張求表現的人嚇到的模樣,都呈現出愛麗絲內向而遲疑的一面。

然而在面對宮本時,愛麗絲的靈動又是那樣清晰。無論是佇著柺杖的裝傻、蛋糕店撒謊的
俏皮、在海邊攤牌的勇氣、或是最後道別的篤定,在在顯露蒼井優那不失稚氣的早熟。她
與宮本後來在湖邊吃涼粉,花與愛麗絲的漫天大謊終於被拆穿。她嘟著鼻子歉然地回答學
長的問題,此時那張紅心A畫龍點睛地出現、點出了多重意涵。 它使學長相信愛麗絲對他
的情意是真的,同時又遙指她與父親久遠的回憶。撲克牌背面,夢遊仙境的愛麗絲一再地
親吻那兔子;謊言拆穿、夢境已醒,童年的回憶卻在此時穿越層層偶然、來到她面前。少
女終於忍不住掩面哭泣,但她畢竟已到仙境去走了一遭,成長與蛻變正在悄悄地進行。所
以之後在那一大片青綠樹林下,當愛麗絲向學長道別時,她的瑟縮與拘束已經消失,她的
聲音表情是滿滿的自信與篤定。

接著,在進入片尾的兩段高潮之前,必須先提一下配樂。《花與愛麗絲》的音樂幾乎完全
等同敘事者的呼吸,整部電影的氛圍被音樂所纏繞、整部電影的步伐被音樂所指揮。而神
奇的地方在於,這些音樂都是出自岩井俊二本人之手。清冷的鋼琴與柔美的小提琴,自始
至終引領著觀者的情緒。在電影原聲帶《H&A》之中, 最動人的兩首曲子是第十二軌的「
花想(花的想念)」以及第十三軌的「(我愛你,芭雷舞姿
)」。這兩首同時也是電影最後花的告白、愛麗絲的獨舞的配樂。因而每次聆聽,總要勾
起關於這部電影的重重回憶。

故事最後,花選擇向宮本說出一切,在坦承說謊的同時也對他說「愛麗絲是個好女孩,我
願意祝你們永遠幸福」。在這場戲裡,背對學長的鈴木杏一邊強忍住聲音中的激動、一字
一句地把話說完,一邊又讓你我看到她臉上那無法抑制的悲傷,情緒張力極度飽滿。花對
學長的感情始終沒有變過,但她願意將他交給自己最好的朋友,此中的寬容與祝福更是令
人動容。每次重看這一段,總要對鈴木杏的演出讚嘆一番。她讓你回想起面對那沒有結果
的戀情時的失落,更勾起必須放手的那一刻心底的痛楚。也因此,當學長的回答讓花重新
拾起希望時,她臉上那驚訝萬分的表情,就更顯得珍貴了。

然後,我相信每一個看過《花與愛麗絲》的觀眾,都一定無法忘記片尾愛麗絲的獨舞。那
段將近五分鐘的芭蕾,是很難用文字描述、也很難用特定的畫面去標記的。在
(我愛你)主題旋律一再重複流轉的鏡頭裡,是少女那飛揚的馬尾、飄動的裙襬、旋轉的
步伐、輕盈的身形。偶爾過亮的光線在銀幕上暈染開來,少女的腳尖踏在木頭地板上的聲
音是清脆的。她的雙手圈出天使翅膀的弧線,她的臉上滿溢著自在與陶醉。戲裡的每個人
都目瞪口呆,然而導演的鏡頭從各種不同角度捕捉少女的舞姿,那旋轉再旋轉、沒有止境
的鵝黃色青春正是《花與愛麗絲》竭盡全力要留住的珍貴身影。那股光和熱令人炫目難以
直視,所以戲外的我每次看了總要再度被擊中,回憶起多少過去而激動含淚、難以自己..
.

《花與愛麗絲》的鏡頭語言是如詩一般的。剪接的節奏不見得規則,劇情的交代也不一定
圓滑。但整部電影的韻律是飽滿的、語氣是陽光的。貫串全片的是岩井俊二對少女風采毫
無疑問的耽溺,而選中這兩個年輕女星並成功激發出她們的銀幕魅力、再進而把它們用鏡
頭記錄下來,是他珍貴的成績。女孩之間片刻不離、互訴心事的友情是晶瑩剔透的。而片
頭與片尾都是她們走路上學的情景,在經歷許多事情之後兩人的情誼沒有一絲改變,也許
各自少了點天真、多了些自信,但嬉鬧的氣氛依舊。

這部電影以難以複製的手法,留下兩個少女在青春雪地上的步伐。每回重看我讚嘆著她們
的年輕,更眷戀著自己的回憶。岩井俊二以他的鏡頭訴說著花語,而少女毫無保留的交心
與對愛的想望,是每個長大的女孩永難忘懷的過去。至於不曾有機會經歷的我,只能在每
一次轉開畫面、或每一次回頭讀著自己的文字時,想像那樣的輕盈。

==============================================================================

延伸閱讀:《蜂蜜幸運草》by(時光之硯)
http://blog.yam.com/YenC/article/10671695


「妳挽起金色長髮走入房間的身影,定格如一篇未竟的散文
灑落我的床邊是無聲的字句,獨缺那未曾下筆的標點」
時光之硯部落格 http://blog.yam.com/YenC

soleantido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漁人碼頭


  站在潮濕的堅硬上
  寒愴地發現
  只有那麼少的人,可以想念。

  然後我便安靜走開,往木橋的盡頭
  渴望一次甜美的握手。
  但被捆綁之後
  如何掏出口袋裡的耳朵
  以便記憶:潮聲細節。你的語言

  滑過出海口的風繞過你再繞過我
  帶來遠方,或者更遠的拒絕
  燈光暗去的剎那
  或許你願意記得
  只有那麼少人可以想念的,一個我

  跳舞是被允許的嗎
  或者,模仿一個迷路水手
  誤讀重要他人的瓶中信
  時間已經出發,遠在郵票之前
  你將手中相機收起
  不記錄黑暗。半熟的吻

  我安靜走開,往木橋的盡頭
  自己和自己練習甜美的握手:
  當你的慢板
  終於溫柔地結束
  當我的慢板
  終於溫柔地被結束




soleantido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多麼希望,有一個門口
  早晨,陽光照在草上

  我們站著
  扶著自己的門扇
  門很低,但太陽是明亮的

  草在結它的種子
  風在搖它的葉子
  我們站著,不說話
  就十分美好

  有門,不用開開
  是我們的,就十分美好

  早晨,黑夜還要流浪
  我們把六弦琴交給他
  我們不走了
  我們需要土地
  需要永不毀滅的土地
  我們要乘著他
  度過一生

  土地是粗糙的
  有時狹隘
  然而,他有歷史
  有一份天空,一份月亮
  一份露水和早晨

  我們愛土地
  我們站著
  用木鞋挖著
  泥土,門也曬熱了
  我們輕輕靠著
  十分美好

  牆後的草
  不會再長大了,他只用指
  尖,觸了觸陽光





soleantido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別人愛你,你要誠實


  。frankincense;乳香
  你們在那裡跳舞,一個盒子裡面
  用眼睛望著彼此。
  直到有人說:中場休息
  你們才卸下注視

  我打開盒子,跨越了幸福的範圍
  打翻曾經收拾好的時間
  在祝福的售票口,廉價典當自己的臉
  從此以後
  我們一起在盒子裡跳舞,有三個人
  吃餅乾、喝咖啡
  同心協力點燃蛋糕上的蠟燭。
  當你只是轉過身去
  假裝要將我扔棄


  。Frankenstein:毀掉創造自己的人的怪物
  街道在雨中變軟,漸漸地
  排練幾種相遇的可能
  世界緩緩,朝你的方向崩塌

  比霧還重的夜間航行
  光線彼此說謊
  記住的一切都已流逝:
  你卻微笑小跑步
  在風裡實現幾乎不可能的擦身

  麵包樹在雨中變軟
  你變成你們。悲傷彼此隱瞞
  我練習同一句短暫的哭


  。Frankenfood:基因改造食品
  然後我們一起瀕臨著海
  在危險的八月發誓:絕不互相傷害。
  只有爬過愛玉樹的人才知道
  那一夜,有月光的潮濕風景裡
  幾枚笑聲的鈴鐺,如何輕鬆繫上
  時間分解之後
  比檸檬甜,比糖水緊密
  還可以容我們攪拌。


  。frankly:率直地
  去有魔術的地方找你:
  割下耳朵煮一鍋糖
  群鴉飛過有餘溫的椅子
  你在田埂燃燒的末端
  遙遠地把手上的書信丟棄

  黃昏的蝙蝠仍啣來薄雨
  打開衣櫃找不到合適的天氣
  或者。就只穿一雙鞋
  透明而輕便地出發
  我將遺失名字,電話,以及
  一瓣你咬過的甜瓜


  。franklinite:鋅鐵尖金石
  每一事物都蒙上了薄薄塵埃
  包括無法碰觸的本質
  以及你的意志

  夜晚,人們團聚齊坐
  進食、微笑,交談
  卻不提及你。
  你是一個龐大的缺口,一直
  存在著:無形

  但我膽敢在斑駁的夜牆前
  以哭泣敘述你──
  泛開糊掉了的句型,不能完整
  一個故事。


  。Frank:歐洲人(地中海東部諸國用語)
  習慣攤露的小販,把昨夜料理的
  幾款肉身擺放整齊
  失去體溫的茶
  喝起來有一種坦白的橘澀。
  你喜歡把一段段的自己晾起來
  夾扁了微笑,青春髮絲
  冬日戀人贈的長圍巾
  (那時你並且瘦些。)
  你從不停止這樣間接的閱讀
  曾給過他的,始終冷藏一如那年
  草叢裡的螢光

  我在房間裡巡邏,與小販議價
  掌心握有幾個模糊的停格
  或許,可以換你一張紀念照


  。frankness:坦白
  不要在走道上逗留
  不要在屋內開傘
  線索潮濕呢,就找不到兇手。

  有幾道薑絲般的陰影,此刻
  還在齒間穿梭:帶著氣味與破壞企圖
  經過最私密的游泳
  下一刻,就要招供

  不要在眼睛裡逗留
  不要在夜裡口哨
  小偷成群結伴,在床邊堆城堡。
  我把燈開亮了。
  我把門關上了。
  我把酒喝完了。


  。frank:使(人)來去自如
  我們形同虛設──

  但樹椏試著喜歡
  每一葉的不告而別。


  。franking machine:(在郵件上蓋印表示郵資已付的)郵資機
  虛構的夜間郵局
  有人拿著拆信刀遊行
  星星承受不了過多抗議
  紛紛墜落在你的眼裡

  倘若一切都已敗壞
  等同於黑暗之海
  雨夜,郵差開始哭泣
  我的身體還有你:留下的戳記
  你的郵票,已過了保鮮期

  摩斯電碼滴滴答滴
  我們被允許複誦彼此的機密
  把時間複數小心藏起
  摩斯電碼滴滴答滴
  摩斯電碼滴滴答滴


  。franklin:擁有世襲不動產者
  把你摺疊起來,我穿上一件衣服穿上一件制服
  再穿上一個字母,把發生過的摺疊起來,我
  沒有遮蓋我沒有坦白我沒有遮蓋,把放大的縮小之後
  我影印時間我影印字眼我影印標籤,把離開的
  留下來,我留下來穿一件衣服再離開

  把袖子摺疊起來,你握過的手你握過的手我握過
  的手,把走完的路摺疊起來,有海浪嚎叫的聲音
  有偽裝魚類的聲音有咖哩夜晚當背景,把時間的安排
  摺疊起來又打開,我爬上方型的高塔,轉了三十三個圈圈
  留下方型的線索,你撿起來,你剪起來。

  把房間摺疊起來,我打開棉被我打開機會我打開
  情節,把失焦的廢墟摺疊起來,垂掛的牛首
  哭泣敵對的死去,把沈默摺疊起來,你可以從棉被裡
  偽裝陸地,你可以重疊每一座高塔的順序,把距離
  摺疊起來,你可以穿上衣服再離開。



  《法蘭克學派》





soleantido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間

唐代某少女之死

林國卿  (20071222)


十五歲的少女列在五千多位亡靈的首位,只是編年體例的湊巧,它是唐代最早的一
個墓碑。

 看古代墓誌銘,內心屢有詭思;愈古老的,感覺愈怪。那樣遙遠的一千多年前的人
,不管吃喝穿用與我們多麼不相同,不管千人萬人,最後一刻都一樣,死了。

 當一字一字讀進誌文時,情感開始交錯,是在窺看某位古人一生,也轉看自己一生

 甚至想像,荒山溪邊東歪西斜的一塊塊墓碑,深埋土推,微露一角,苔藻濃厚。

 那些人,一塊一塊扛起,洗苔去泥,字字細讀。隨後拓於紙上,黑底白字。僅可供
二、三人近望的石碑文字,變成千萬人可同時細嚼浮生休死故事……。


 其1

 意外翻見《唐人墓誌彙編》上下兩冊,又續編一冊,共蒐錄唐代五千餘人的墓誌銘


 全書排在第一位的,赫然是一個小女生的墓誌銘──〈女子蘇玉華墓誌銘〉。蘇女
生於隋朝,死於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只在人世十五年,應是一個國三學生。小女孩
的父親官職洗馬,為少女撰寫墓誌者來頭不小,是唐代大書法家,弘文館學士歐陽詢,他
並親筆書寫,刻字者亦落款碑上,這是慎重其事的墓誌。

 歐陽詢所寫的誌文寥寥數語,令人欷噓,不禁念起這已死去一千三百八十多年的小
女孩,她是啥樣子,須讀書嗎?

 十五歲的少女列在五千多位亡靈的首位,只是編年體例的湊巧,它是唐代最早的一
個墓碑。排她身後長長一列人,歲數大都數倍於她,比她多在人間來回了五六趟。因先讀
了少女之死,翻讀其它墓誌銘,感受就比較沒那麼難堪了。

 書太厚重,也因為我不鑽研唐史,猶豫一下,並沒買下這三冊書。不知為何卻想抄
下這少女的墓誌銘。

 去櫃臺借筆,回座抄寫時,居然臉龐周遭飄浮陣陣香味,訝異悚然,抬頭四望,莫
名所以。低頭細看筆身圖案,才知是加料的橘香筆。

 其2

 在唐代,該如何描述十五歲少女的一生?

 歐陽詢如此描寫蘇玉華:

 「夫其瑤資外照,蕙性內芳,體備幽閒,動合禮則。即嫻習於圖史,且留連於音律
。以故名靄蘭閨,聲綿梓里。」

 此女,內外氣質皆美,舉止合禮幽雅,習愛繪畫史書音樂,聲名聞於家族鄉里。

 蘇玉華應該是一個乖巧的少女,於是,歐陽詢慨嘆「夫何美質,降年不永,竟致夭
歿,春秋十有五焉。」

 並銘曰:「玉碎兮珠焚,風悲兮日曛,問天兮無言,永絕兮音塵。善可紀兮慧絕倫
,嚴霜降兮值芳春,丹旐飛兮淚霑巾,千秋萬世兮哀無垠!」

 玉碎珠焚,問天無語,淚霑巾。少女之死,格外悲哀。

 讀完墓誌,不禁想到這一個體備悠閒的少女落土何處?

 葬之於京兆之神和原,應在都會郊區,少女之塚應不會太孤單。

 照映千餘年之後,我此刻的心情,誌文所說的「千秋萬世兮哀無垠」,不算言過其
實。一個該是豔裝出嫁的少女,卻是素衣而逝,真乃「嚴霜降兮值芳春」。風,能不悲鳴


 其3

 排列在少女蘇玉華後一位的,居然是一個可以分形數處的和尚。

 在書裡,蘇玉華編號「武德○○一」,和尚是「武德○○二」──〈唐故臥龍寺黃
葉和尚墓誌銘〉,也是歐陽詢的書法,只是另人撰銘。

 黃葉和尚生前屢顯靈跡,可分形數處。其大化之前,寺裡金剛像居然預告:「菩薩
當去爾!」十天後,和尚果然無疾而逝。

 《唐人墓誌彙編》以此二人開頭,一短壽而逝,一不生不滅,更顯生死皆茫然,果
真是編書之巧合耶?

 其4

 五千多人的死亡,五千多篇的誌文,其文字情感,皆是謙卑面對天地,雖哀極痛極
,卻少咎天責地。

 另一墓誌銘,女兒二十歲去世,父親親撰墓誌銘,當時心有多痛!但他也只能寫盡
哀傷而已:「天地陰陽之於人,不啻為父母,胡斯夭之太甚,而丹旐獨歸於故鄉?父之痛
哭,母之哀傷,自朝及暮,涕濡千裳。」

 這位父親雖貴為刺史,對天地還是謙卑。但是,大唐皇室李氏,就敢於指責天了。


 唐代皇室後裔,李洪鈞,不幸五歲生病夭折。《有唐李殤子墓誌之銘》的最後十六
字「銘曰」,口氣就不同一般百姓官員了:

 「瓊蕊朝隕,蘭芳春歇,皇天不仁,碎此明月!」

 朝昇反成朝隕,春鬧卻變春歇,這「碎此明月」四字之後,當然是指責語氣的驚嘆
號。

 原來,皇家氣勢,就可不同。自詡明月,且直罵天地不仁。

 其5

 古人不甚言死。

 在唐代墓誌銘裡,無法看出這人怎死的,卻可看出這人活得如何。往往寫了無數生
前事蹟,最後突然來個「寢疾」、「遇疾」、「遘疾」,就死了,或者說「無疾而終」。


 也許是,撰寫墓誌銘的人早已瞭然,只有死這件事,千代萬人皆同,眼睛一閉,萬
念也休,不值一述。

 他們寫誌主之歲數,率皆如此:「春秋□十有□」。真是人生只能數十寒暑,中間
那個「十」字寫成「百」的,幾乎沒有。偶然看到一位,居然活到一百二十歲,驚嘆了一
下。

 數十寒暑,一個人能有多大作為?但墓誌銘寫來,個個是奔南走北,成就頗有可道
。倒是女人的墓誌,寫的都是品德形容而已,似乎一生只為婦德而活。不過,墓誌銘讓人
驚奇處在於,男女誌主幾乎各半,一般史書敘述的男人數量則往往百倍於女人,這是寫歷
史可以選擇,死亡則無法選擇了。

 又想,如果原始人也有墓誌銘,他們會刻上這樣的記號:羊二一、兔三四、鹿一二
、雞二五。亡。

 原始人一生的事業在獵殺求食,並無唐人墓誌銘裡的祖先、官職、功勳與家庭。至
於活了幾年?誰知啊!原始人與文明人,一生計較完全不同。

 書店裡人少,安靜的看古人生死,不覺兩小時過去,去停車場取車時,收車的老闆
,知道我去書店,突然笑我:「今天比較久喔,真是活到老學到老。」啊!又一嘆!

 老?於是想把那三冊唐人墓誌銘買下來,慢慢加除統計唐代那五千多人的平均死亡
歲數。

 其6

 情緒還沒滌得順暢,次日再度前往閱讀唐人墓誌銘。在蘇玉華與黃葉和尚兩銘文的
前頭,我驚訝的發現一個小小「偽」字,昨天沒注意到的字。

 啊?這一切都是假的?

 趕緊找到該書的《編輯說明》,這「偽」字從何而來?「雖係偽作,但可備考證者
,則仍予收入,並加注『偽』字以示區別。」

 換言之,兩墓誌銘也可能被考證為真?

 歐陽詢的書法,今人見者多,也許此兩碑文,字跡鄙陋,乃被論為假造。

 又許是,唐太宗即位,才定名「弘文館」,少女之死卻早此七、八年,碑文上不應
有「弘文館學士」職稱,因此被判偽作。

 繼之又想,蘇玉華的父親與歐陽詢都任職皇都,歐陽詢的書法聞名中外,高麗人都
前來求取。蘇玉華父親以同僚情誼,為女兒再求刻一座「名牌」墓誌,允為合理。

 此乃父女情深也。我這是歷史想像,但寧信其為真。

 讀墓誌銘的心情,既是這般糾纏,我終究買下《唐人墓誌彙編》。在簡短五百一千
字裡看一人一生,似乎也可念天地之悠悠,「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soleantido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