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ailtothequiff.com/?p=1279
文/Quiff
以少年對年長女性產生愛慕作為主題的電影中,不論奇士勞斯基的《愛情
影片│情路長短調》、蒙妮卡貝露琪主演的《真愛伴我行》,總脫不開單
戀與窺探的影子。少年們躲在對窗或陰影裡悄聲窺伺著心上人如何撩起裙
襬,親見她們在其他男人健壯胸膛下擺動腰肢、盡情呻吟,心中雖然既妒
且恨、褲檔裡也同時忍不住高高聳起,難耐初窺床笫歡好的愉悅興奮之情。
在那一場場愛情角力裡,豐滿成熟、身經百戰的女性總是佔了上風的一方
,將少年們無比好奇又脆弱易碎的心靈牢牢掌握在手心,操弄得他們無法
自拔,全盤顛倒了男女之間的權力宰制關係。偷窺、情慾,乃至於遍體鱗
傷,最後拋開青澀而終於成長。甫於2007年金馬影展上放映的蘇格蘭電影
《在屋頂上流浪》Hallam Foe自然亦不例外。
電影描述哈藍一直無法走出生母意外逝世的傷痛,因而對繼母產生既愛又
恨的錯綜情感,一股腦將母親去世的責任都怪罪到繼母頭上,指控她謀財
害命,憤而離家出走來到愛丁堡。正於街頭上徘徊失所的哈藍,無意間瞥
見一名長相與母親極為相近的女性,不由得跟隨在她身後,進而發展出一
連串的奇遇。
融入親身成長經驗
有別於《愛情影片》、《真愛伴我行》,《在屋頂上流浪》有更多篇幅放
在親子關係與青春成長議題上。過度思念已逝世的母親之下,母親在主人
公哈藍的心中已被美化成毫無缺點的女性形象,甚至傾慕起輪廓與母親相
似的陌生女子。又或許,每個男人的潛意識裡都在情人身上尋找自己母親
的影子?
「我不知道一般男性的看法如何,但至少就我個人來說,自己生命中所遇
過的女人基本上都與我母親毫不相像。」面對這問題,《在屋頂上流浪》
導演大衛麥肯錫(David Mackenzie)也不由得失聲而笑。 「這部電影的
確有部分在談論伊底帕斯情結,但同時他也剛孤身離家來到一個全新陌生
的環境,心中充滿不安情緒、即將面對未知的命運與冒險,此時在熙來攘
往的街道上瞥見一張熟悉的臉孔,在主角哈藍所面對的情況下,自然不禁
跟隨在她身後,企圖在對方身上尋求慰藉與安全感。」
「《在屋頂上流浪》是改編自作家Peter Jinks的小說處女作, 然而在他
實際動筆多年之前,因為我們彼此都十分熟識,早就從他口中聽過這個故
事構想,也才會選擇將它搬上銀幕。這部電影裡融入了許多我們兩人的親
身成長經驗, Peter Jinks同樣是在少年時期就失去了母親,之後也始終
跟繼母相處得不太融洽;而我則是跟片中哈藍一樣,在十七歲的年紀便離
鄉來到愛丁堡,在那裡找到第一份工作。」
「事實上,我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在飯店打雜,而那間飯店也就是電影裡借
來拍攝的Caledonian Hotel!原本劇組沒有打算故意挑選該飯店,但談好
的合作對象在拍攝前臨時抽腿,我們只好轉而找上Caledonian Hotel求助
,一切都是巧合。飯店裡的老同事們也都很歡迎我回去,重返熟悉的環境
與景象,感覺十分美好。」
「至於成長期間所感受的孤獨、對自身的尷尬與不適應,那既是自己的經
歷,也是所有人所經歷過的共通體驗,而這正是《在屋頂上流浪》所企圖
述說的。」
英國小影帝舞動新人生
電影既然以主人翁之名哈藍‧佛作為片名,全片重心自然集中在靈魂人物
哈藍身上。而為了完美詮釋片中這名孤寂寡言的失親少年,導演則邀來以
《舞動人生》一鳴驚人的英國小影帝傑米貝爾(Jamie Bell)出演。
「拍攝這部電影有著體能上的艱鉅挑戰,主角必須要能靈活穿梭於屋簷磚
瓦之間,不僅幾乎每場戲裡都有哈藍的出現,由哈藍一角來引導整部電影
的行進,還要讓觀眾能夠同情這個角色,時而愛他、時而恨他,而有著舞
蹈底子、演技傑出的傑米貝爾正是擔當此職的不二人選。」
「這部電影的拍攝預算只有三百萬英鎊,即使以英國製片的標準來看都算
低的了,讓我們必須趕在六個禮拜、30到35個工作天把電影拍攝完成。在
這麼短暫的拍攝時間下,傑米一邊要練習自己不習慣的蘇格蘭腔,又要面
對體力上的考驗,老實說如果沒有了他,這部電影不可能完成。」導演麥
肯錫感嘆道。「傑米私底下的性格其實與片中角色大不相同,但另一方面
來說,他自出生以來就沒有見過自己的父親,成長過程中很少感受到親情
的溫熱,所以他很能體會片中哈藍在母親過世後的失落與不安。」
而當被問及拍攝過程中最困難的場景時,麥肯錫不加思索地回答:「性愛
戲永遠是最困難的!當然,主角在飯店廚房工作時,需要處理許多廚餘垃
圾,那味道也極其令人作嘔。總的來說,最難拍的還是哈藍與繼母在樹屋
裡面對面的關鍵場景。當時不僅天氣寒冷,又是一場需要情緒醞釀緊繃的
戲,還在離地十公尺的地方拍攝,先得用繩索把攝影器材垂吊上去。樹屋
裡頭的空間也不夠站滿所有工作人員,連我身為導演都擠不進去。」
「在屋頂上的諸多場戲自然拍起來也不輕鬆。因為安全性考量,當地政府
部門強烈要求要監督那幾場戲,必須能夠兼顧演員自身的安危,也因此有
些戲必須回到棚內拍攝,但最終成果相當斐然。看過電影的觀眾多半分不
出來哪些戲是外景,哪些鏡頭又是棚內拍攝,這點令我十分滿意。」
青春殘酷物語
與以獨棟式公寓作為主要建築型態的台北不同,片中來到威士忌與古城之
鄉的蘇格蘭首府愛丁堡,家家戶戶彼此相連、屋簷緊緊相依,在那駐立百
年的磚瓦牆垣間自然也導生出迥異的生活形態;至少,台北人極少能有機
會從屋頂上一路流浪進別人的生活裡。
導演麥肯錫聞言不禁微笑:「這倒提醒我,或許該來拍一部《在屋頂上流
浪》之台灣篇!說實在的,雖然我們不會試圖從天窗上窺探鄰居的生活,
但很多蘇格蘭人在一生中都曾爬上過自己家屋頂,那上頭可是一個小小的
魔幻天地。就像紐約的蜘蛛人一樣,本片中的哈藍雖然不是超級英雄,但
他可也是在屋簷上來去自如,雖稍稍超出現實的界線,但仍維持在現實的
範疇之內。」
在電影裡,觀眾看見的不只是圍繞在哈藍身邊的愛情糾葛,更一路見證了
這名青澀少年的成長,從片頭他堅信母親的完美形象,直到片尾他終於察
覺世事並非完美,而父親與母親都各有缺陷與不足之處。在虛妄假象幻滅
的同時,他也才真正地摸透了現實的殘酷輪廓,褪去少年的憤怒外衣,終
於長大成人。
「《在屋頂上流浪》是部帶點危險氣味的青春電影。」導演解釋,「由蘇
格蘭樂團演奏的流行配樂極能詮釋出正當十七歲時荷爾蒙作祟的那股年輕
活力。鏡頭有時從遠方拍攝,有時攝影機甚至躲在物體後面偷偷窺視,不
全盤說個清楚明白,而讓觀眾自行去捕捉拼湊主角腦中的情感糾葛。」
- Aug 17 Sun 2008 23:54
導演麥肯錫談《在屋頂上流浪》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